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莫让“变味的婚礼”成为群众脱贫的壁垒》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礼”文化源远流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生子乔迁,随份子作为一种沟通感情、增进交流的方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与欢迎,“礼尚往来”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价彩礼”、“奢华婚礼”,人情上档变味、消费畸形升级,为了所谓“人情礼往”,举债送礼成为“人之常情”,也成为群众脱贫的一大壁垒。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介统一发声,开展移风易俗承诺、文艺演出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敢于向“变味的人情”说不,倡导婚事新办、网上祝福等文明新风,真正让“勤俭婚事、节约办事”成为社会新时尚。
二是完善自治管理。拓宽区域自治渠道,逐级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修订规章程序,明确标准要求,严格“人情”报备审批、公开监督举报、畸形人情曝光等自治管理,真正让“礼尚往来”晒在在阳光下、让“变味的婚礼”永远不失“中国味道”。
三是注重考核监督。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考核重要内容,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拓宽作风纪律监管链条,严查重处天价彩礼、大操婚礼、大办婚宴、高标随份子等违纪行为,让“人情礼往”这一“红色炸弹”始终悬置党员干部头顶,进而引领群众聚力谋发展、一心谋事业、无心搞奢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