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2004]8号)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县关工委先后深入五申镇第一小学、古城镇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双河镇第一小学、第三小学、托县民族小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托县第二、三、四中学、民族中学,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以座谈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参观考查、深入班级对学生进行问答测试等形式进行。调研结束后,请县教科局、团县委、妇联等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对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和存在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认为,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中国梦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和“中华魂”主题教育系列读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全县广大未成年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蔚然成风。从新时代和正面视角来看,当代未成年人具有爱国、好学、诚信、友善、自信、和解、开放、快乐、交流、进取、梦想、竞争、参与等特征,并被社会广泛认同,从而肯定了当代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价值。
一、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政府及党政群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县委、政府印发了《中共托克托县委员会、托克托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的意见》(托党发﹝2015﹞6号),加强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重视和支持。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宣传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县教科局专门设立德育股,具体指导各中小学德育工作。各中小学都由校长或党支部书记挂帅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县关工委主动作为,与有关部门,搭台唱戏、同台唱戏、借台唱戏,起到了党委和政府在教育青少年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全县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作机制。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我县形成了“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三结合”教育新模式、新常态,使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中共中央8号文件指出,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一)形成素质教育新格局。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德育教育为主导、文化建设为主线、课程改革为主体、书写阅读为渠道、艺体教育为阵地的“五位一体”素质教育新格局。如双河镇第一小学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123456”工程:“1”即第一位,坚持把少先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2”即两大任务:育合格人才,树文明新风,注重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3”即三条主线: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校外辅导员、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协调配合、共同作战,党小组、团小组、少先大队全力投入,全员德育;“4”即四个一制度:一天一检查,一周一公布,一学期一总结,一学年一表彰;“5”即五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6”即六条途径:队课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形象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把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进行分解细化,更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二)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确保思想道德教育落地生根。双河镇第三小学建立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少先队大队部--政教--校长的德育教育网络机制。托二中、三中、四中要求教师在各门学科的备课中要把德育内容反映在教案中,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进行德育渗透教学。教育系统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举办全县班主任大赛、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提高班主任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骨干作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教育活动为载体,未成人思想道德教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县关工委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中小学发挥主渠道作用,开拓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一是坚持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书写标语或制作牌匾,使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在全县中小学校园、教室、墙壁、阵地、办公桌等处达到全覆盖。二是各项主题教育与关工委主导的“中华魂”系列读书活动相结合。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爱”主题教育与与“中华魂”《践行核心价值观 ,凝聚中华正能量》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与“中华魂”《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相结合等。三是积极开展“德润校园·美德少年”评比活动,组织开展了三届托县“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树立未成年人身边的道德标杆,形成未成年人共同的道德追求。四是开展国学“四进”活动。各中小学普遍推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全县建立了6个“孔子学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五是开展多项集中活动:清明祭英烈、五四、六一、建党、建军、建国、国家烈士日、抗战、长征等重要历史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活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阵地,活载体,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把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文化作为学校的生态建设整体推进。全县9所中小学建成乡村少年宫,各类功能室配备较为齐全,积极培养学生特殊兴趣和能力。农村10所寄宿制小学有4所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特殊群体。2016年县政府专门投入46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建设了标准化心理辅导室,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有120名教师领取了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证。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和优质课比赛,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加强文明校园、文明城市 ……此处隐藏1240个字……需转变
调研过程中,我们对民族小学五年级一个班50名学生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爱”教育、“两史”教育、中国梦教育、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知识作了问答式测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全班学生都能顺畅的回答上来,说明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平时的耳濡目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其它问题的回答,则都不竟如人意。调研在7月3日进行,问及学生们党的生日是哪一天,中国共产党哪一年成立、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哪儿召开,今年是党的诞辰多少周年,回答正确的都不到五分之一。问到内蒙古自治区哪一年成立,仅有两个同学举手,可都答成了1949年。反倒问现在有句网络流行语,叫什么的小船说翻就翻,全班同学异常活跃,百分之百举手。看来我们的德育教育渗透,远不如网络那些诙谐的东西来得快,也影响深。当然,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说明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内容有缺陷,教育方法不对头。有的学校思想品德课被看作是副科,学校不重视,老师不认真,学生不喜欢。好多科任教师照本宣读,很少去琢磨如何能把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讲得新、讲得活,讲得生动,讲得有趣;二是不少教师政治素养不足,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教学中就连一些与思想道德教育有密切关系的政治(思品)课、语文课、历史课等往往是照本宣科不肯在如何巧妙地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上想办法、动脑筋;三是与思想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的班主任、团队干部在班团队活动内容的设计上缺乏时代意识、形势意识、政治意识、创新意识。以致在“七一”前夕也不去考虑适时地将党史教育列入班团队活动内容。四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考试成绩有一套奖励措施,而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坏从约束监管到考核评比很少有相应的奖惩条例。这种状况左右着校长们的办学理念,也影响着老师们的思维定位。不少学校仍然存在以学业成绩衡量学生、老师、学校优劣的现象,致使思想道德标准弱化。
建议与对策:要改变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涉及到教育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教育系统和党政群团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方方面面,都要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要求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中小学要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教育,深化党史、国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班团队活动,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让教育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观念更新。彻底扭转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声望和地位的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把政治思想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其综合成绩的首要条件。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观念极待提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更具有早期性、日常性和感染性特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目前,全县家庭教育较为普及,但存在三多三少:县城中小学培训家长较多、农村中小学较少,县城社区培训家长较多、乡村较少(培训村级家长数仅占行政村总数的10%),请家教讲师培训较多、校本家教老师培训较少。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如家长想让孩子们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家长对孩子的一切教育都寄托在学校里。家长对孩子首先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被忽视。其次城乡家庭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这些特殊群体由于关爱缺失,在道德品行方面更令人担忧。再次,家庭教育师资严重不足,满足不了城乡家庭教育的需要。
建议与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有关部门应总结经验,联合制定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需调整县家长学校中心校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职能,统一制定家教内容;县教科局、各级妇联、关工委等组织和学校、社区、村镇紧密配合,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健全完善学校、社区、村镇家长学校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县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建设,把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且综合素质好的和有演讲能力的人才,吸纳到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中来。同时注重培养培训各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家教师资力量,还要适时请外地家教专家学者来县讲授。四是各中小学健全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组织教师家访,建立社区活动联系卡,制定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和优秀家教老师评选表彰制度等。五是政府在拔出专项经费用于家教工作。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乡村少年宫等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调查,在中学生中,约2/3左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早恋和网隐、玩手机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弱势学生、困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对社会和谐带来负面作用。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虽较为齐全,但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少且普遍兼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咨询心理教师,造成了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备闲置的现象。全县已建成中小学校少年宫9处,各种活动设施较为齐全,但由于专业师资和辅导员较少,致使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开展活动形不成常态化。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乡村少年宫的功能,一是继续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乡村少年宫硬件设施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力度。二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师和少年宫辅导员专门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使每个学校都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具体抓好此项工作。各学校要鼓励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心理教育的有关培训。三是注重校内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的作用。
(四)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尽管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但从总体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建议与对策:一是提高认识。各级党政领导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要求,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政部门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和群团等组织根据各自担负的职责和任务,发挥各自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和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已出台的文件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