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市工商局2014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4-11-29 12:12:57
市工商局2014半年工作总结(全文共21061字)

第一篇:工商局2014年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照年初的工作规划,完成了半年阶段性工作任务,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主要特点:

(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开展“绩效考核年”活动,建设了一支务实高效、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为巩固去年岗位考核的成果,确保我局各项事业的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我们把今年确定为“绩效考核年”。考核的对象是全体在职在岗的干部职工,重点抓好了“三个考核”。一是对科室、工商所班子成员实行了任期目标考核。根据班子长期建设的考虑,县局与去年交流轮岗后各科室新的班子成员分别签订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任期目标任务,县局对中层班子实行目标考核,形成了中层班子成员压力共担、权责一体的工作格局。面对今年上半年繁重的工作任务,各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去年交流轮岗后新上任的副所(科)长们都能立足各自的分工,讲团结,顾大局,协助配合“一把手”,集思广益、开拓创新,经受了考验和锻炼,推进了各单位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二是对单位的季度考核。县局通过对各单位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严卡工作目标,严格监督规范,指导各单位根据考核标准,抓好各项考核指标的落实,整体工作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三是对工作人员的月度考核。对工作人员继续实行一月一考核,各单位根据县局的考核办法,结合各自的实际,对考核作了进一步的具体、细化,形成了“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同时,创新考核方式,将考核结果在公开栏和网站上作了定期公布,使全局都能及时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情况,调动起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压力感,营造一个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分类监管、防打结合,建立长效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机制,营造了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以开展“执法能力建设年”为契机,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经营者自律、工商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让群众用上放心食品。一是积极推进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在全县12个乡镇的商场、超市、食品经营户中推行实施了食品商品准入制度,建档立卡,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等商场、超市通过建立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心,进行果蔬质量检测,保证了消费者购物安全。二是狠抓农村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建立并落实局所两级属地监管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推动农村商品质量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加大商品抽查力度。按照“抽查一类商品、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商品进行抽查,主要是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紧密相关的食品、药品等商品及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

(三)总结完善、巩固规范,建立健全工作标准,“四大棱角”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今年以来,局党组仍把“四大工作”作为重点,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总结完善、巩固规范。一是进一步提高。把工作纳入考核工作重点,通过完善硬件建设,推行片区监管,落实人员分工,实行流程,全局率目前达到85%以上,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了5个百分点。二是有了新的提高。通过积极准备,规范操作,顺利通过了省、市“五项清理”检查。“五项清理”中,共清理---三是进一步规范。通过抓,从长到一般工作人员都逐渐养成了习惯,强化了“规范”意识。通过这项制度的推行,各单位都能按照工作任务,长计划,短安排,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6月26日,在“杯”落实知识竞赛活动中,各基层所代表队踊跃参赛,竞争激烈,充分展示了落实基层工作日行为规范后各单位的新风貌。这一活动,得到了市局领导高度评价。四是通过活动进一步树立提升了形象。以“支持民营经济,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积极为广大企业和广大会员工单位的产品、商品和服务开展宣传活动,更好地支持了全县个私经济发展。今年元月20日,组织全县21家企业和个私会员单位开展了支持企业发展集中宣传周活动,集中展示了全县名优产品、商品和服务。为进一步宣传广大企业和会员单位的名优产品,促进全县人才流动,优化企业用人结构,更好地支持全县经济发展,5月21日—22日,组织召开了“全县民营企业名优产品展暨人才招聘会”。这次活动,28个招聘摊位、32个产品展销摊位,

名优产品参展品种2200多个,直销商品40多万元,签订购销协议2100多万元,28家用人企业直接签订用人协议280人,达成用人意向360人,为历年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社会评价最高的一次社会活动。市局、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很高评价。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起到了支持经济发展、密切工商与地方党政良好关系的作用,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企业认识到部门在支持经济发展上有能力、有办法,有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探索、勇于实践,四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1、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实现新突破。按照《山东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一是进一步规范市场开办者的资格,认真搞好了市场登记和年检,督促市场开办者完善市场设施功能,各乡镇首集呈现了“活而不乱、繁荣有序”的良好局面,方便了农村居民消费。同时,抓好消防安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市场环境卫生等,为经营者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北关市场由于管理规范,活而有序,成了各级指导、参观的样板。牵头负责,积极做好了县城北街和世纪城“一费制”管理的各项筹备工作,得到了县政府分工领导的肯定。二是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结合片区监管,各工商所认真核查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加大无照经营取缔力度,基本把无照经营率控制在了5%;城关、伏山、葛石等所,结合“文明经营区”建设,通过对市场业户实行“星级管理”、“党员经营区”等形式,进一步深化了规范化文明市场创建活动,教育引导了业户文明服务,守法经营。三是严把上市商品质量。市场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市场巡查,加大了对市场假冒伪劣、短斤少量、坑蒙拐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了市场秩序;同时,集中人力、物力,对农资、药品、食品、毒鼠强等重点市场、重点商品,标本兼治,重点监管,进一步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四是杜绝了脱

管市场现象。针对市场脱管问题,对全县各处市场集中检查和清理,实现了市场管办分离,市场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2、12315进农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按照“统一、规范、高效”的目标要求,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由县政府转发了《县工商局县消费者协会关于在农村建立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的意见的通知》,以政府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维权网络,通过工商、消协定方案、政府发文件、典型引路子的办法,构建了12315投(申)诉举报联络站点网络,初步形成了工商、消协“两位一体”的维权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消费维权事业的发展。今年夏收期间,宁阳镇关王村因收割机漏麦粒严重,村民、收割机主、收割机销售商三方形成社会矛盾,致使群体 ……此处隐藏18259个字……群众人数约30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940份,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达到了“抓住重点时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进行宣传”的目的;通过及时发布国家、省、市公布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提升了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开辟了食品专栏,定期刊播食品安全知识和监测信息等,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通过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和解决群众切身利益,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三、强化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我局结合灾后当地实际,坚持“抓住重点行业不松手,兼顾一般行业不放手”的工作思路。在继续加大对食品、建材、农资等行业的监管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商标监管、广告监管、质量抽检、消保维权等职能,加强对一般行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秩序规范。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244件,其中简易程序案件192件,一般程序案件52件。

(一)继续巩固和完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做好食品流通许可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严格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对食品入市、交易、退市实行全程监管,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开展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检查,辖区内2户食品添加剂经营户分别建立了台账和签定了责任书;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及登记制度;做好食品流通许可工作,上半年共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368户。

(二)加强建材市场监管力度,确保灾后重建质量。一是明确责任,确保每个建材经营户都落实有专人负责监管;二是以钢材、水泥、装饰材料、建筑机械设备等为重点,加强市场巡查频次,加大对无照和经销不合格建材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查办此类案件20件,取缔无照经营3户;三是巩固和完善建材经营户台账制度,我市钢材和水泥经营户已全部建立了进销货台账并签定了责任书。

(三)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对流通领域食用油、农资、手机等商品质量监测112个批次;组织工商所实行食品快速检测食品660个批次共30个品种;查办商品质量类案件11件。

(四)开展专项整治,规范经营行为。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开展元旦、春节、五一等节日期间的节日市场专项整治和上级通报排查商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共7次;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食用油、农资市场、通迅器材市场、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以及食品专项监督检查共18次。

(五)开展打假保名工作,坚决打击假仿冒的“傍名牌”行为。我局上半年立案查处侵犯“绵竹”、“陇花”、“安利”、“纽崔莱”和“立邦”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4件。

(六)开展对投资担保公司的专项清理整顿。我局组织对全市的投资担保公司做了全面清查,对其中6户虚设股东和提交虚假材料的公司正在进行立案调查。

(七)着力推进行政调解和指导工作。一是按照“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行政调解工作方针,把发挥工商职能、业务工作开展与行政调解、行政指导工作有机结合,主动融入到“大调解”的工作格局中,切实抓好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利用“一会、三站”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加大消费调解的力度,深入开展消费维权活动,将消费纠纷的调解延伸到社区和村社。指派专人负责调解工作的同时制定调解制度对调解流程、调解人员及机构的组成、调解人员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0件,调解处理20件,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12.5万元。二是制定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行政指导贯穿于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和广告监管、禁止传销与规范直销等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工作中,进一步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

(八)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配合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分别对大市场、城西市场、仁泽街临时市场、紫岩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整治,;二是加大对户外广告的规范管理和清理,共办理户外广告登记86件,共清理规范户外广告15家,查处15家;三是配合相关部门,拆除板房200多套;四是认真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对辖区学校周边网吧、食品经营户、文具店,校内小卖部、校内超市、校内食品进货台账登记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学校校内小卖部、食品店9个,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文具店、网吧62户。

四、2014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下半年,我局工作思路是:结合当地灾后实际,履职尽责,更新理念、提高素质、创新机制,全面提升规范化监管水平。

(一)克服一切困难,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二)认真做好服务经济发展的十件实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年重返,三年再造”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三满意”争创活动,坚定不移的打造服务型、素质型、和谐型、廉洁型“四型工商”,认真做好十件实事,尽心尽力服务经济发展,尽职尽责维护市场秩序,为促进我市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突出两个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做大作强;二是创新执法联动机制,切实做好打假维权和保名扶优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大调解”,全面建立“一会两站”网络;四是深化开展第三次千户企业大走访,为解决困难和帮助发展服务;五是倾力培育“三名商标”,为拉动产业和提升形象服务;六是做好动产抵押工作,竭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七是建立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网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八是做好非党建工作,积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九是指导协会深化四个百户帮扶活动,努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十是建立企业信用平台,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抓教育培训,促知识更新,提升人员素质。提升规范化监管水平,人是第一要务。下半年,我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教育整顿、效能、行风、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五项基础工作,强化素质,练好内功,优化管理,营造合力,打造“四型”工商。

(四)抓工商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要把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确保“办公自动化系统”、“经济户口软件系统”、“案管系统”系统全面正常、高效运行,推动信息化建设上新水平。

(五)全面推进网格化、精细化和层次化监管机制,提升规范化监管水平。一是抓住重点行业不松手,兼顾一般行业不放手。要结合灾后当地实际,继续加大对食品、建材、农资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覆盖率;同时要充分利用商标监管、广告监管、质量抽检、消保维权等职能,加强对一般行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秩序规范;二是将各项监管任务落实到每个网格责任人,进一步细化、量化,力促监管到位、不留死角;三是全面推进层次化监管机制。克服监管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变应付式的被动监管为积极的主动监管。同时,创新监管方式,分行业、分时段对不同行业进行有的放矢的重点监管。

(六)不断探索和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绩效管理办法》。制定客观、明确的监管职责量化标准,将监管职责分解、细化、落实到个人,以绩效管理促进规范化监管水平。

《市工商局2014半年工作总结(全文共2106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