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09-20 10:23:12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8373字)

第一篇: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它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防微杜渐,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机关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xx县近两年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指出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建立xx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近两年xx县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xx县狠抓机关作风建设,采取了多项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干部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一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思想教育。2014年先后开展了xx活动、xx活动、"万人评"活动、xx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等,集中解决了学习意识淡薄、思想僵化,责任意识淡薄、落实不力,大局意识淡薄、政令不畅,进取意识淡薄、效能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节俭意识淡薄、从政不廉等方面突出问题,对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作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和狠抓作风的坚强决心。二是坚持以联系群众为关键,密切干群关系。始终坚持开展干部下访,畅通群众信访渠道。近两年来,xx县高度重视基层调研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每名党员干部的重要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连续这两年年初,为摸清了解机关作风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由县纪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广大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社情民意。目前,撰写调研报告15篇,开展基层调研30次,问卷调查3次,走访干部群众78人,召开座谈会30次,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59个。坚持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制度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县委常委成员坚持每周公开接访群众1次,每季度至少赴所包乡镇1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信访排查调处网络,着力防范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确保群众上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目前共解决问题45余件,办好事实事89件,答复率100%,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率98%以上,各类信访案件比往年逐步减少,初信初访一次结案率100%。开通民生热线,畅通干群互动渠道。县纪委和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了《xx清风》电视专栏,每周一期,集中展示了全县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廉洁自律、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廉政文化建设等)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建立xx清风网站,并开设"举报信箱"、行风举报热线等,群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媒体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截至目前,到目前为止共播出了专栏节目84个,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另外,从去年起,围绕"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所需事"的目标,在全县xx乡镇陆续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由专人负责,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截至目前,共帮助群众解决件难题。三是以监督检查为抓手,着力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下大功夫。先后采取定期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机关干部违规使用公车、赌博、公务铺张浪费、上班期间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近两年,对10个单位14名违纪工作人员按照机关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处理,对6个单位的违规现象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并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四是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关于严肃机关工作纪律的规定》、《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化管理八项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了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xx县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干部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这些成效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从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仍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少数党员干部自我感觉不会出现腐败现象,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主动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的意识较淡薄。

二是联系群众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目前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基层干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虽然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在日常事务中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群众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自我感觉高高在上,脱离干部群众,"官老爷"思想严重,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饥寒饱暖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上访事件;有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对涉及多部门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较为严重,致使群众该办的事找不到责任的部门、找到负责的部门找不到负责的人、找到负责的人还是办不了该办的事,群众的问题投诉又无门。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近2年来,县里采取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对广大干部作风改进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但由于对乡镇监管难度大,特别是对村"一把手"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公权过于集中,监督难以到位,上级是"山高皇帝远",监督不到,同级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互不监督,甚至同流合污;下级是"怕穿小鞋"而不敢监督,从县纪委信访室手里的信访案件数量可以看出,基本上近两年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违纪的案件要占到信访案件总数的60%-70%,其中反映村"一把手"的又占到50%-60%。因此对乡镇基层干部的监督刻不容缓。

四是奖惩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评价机制。这导致,有些机关对干部的考核、使用存在诸多弊端,有时仅片面看数字、看名声而不顾实绩,导致一些干部在数字上做文章,在创名声上下功夫,更有甚者靠接关系"走后门";有些机关奖惩制度不严明、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对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存在着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建立xx县机关作风 ……此处隐藏14781个字……干部思想工作实际,纵比成绩,横比差距,摆问题,找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成果。一是眼睛向上看,查找服务经济建设的差距,在围绕中心工作抓落实下功夫。按照县委、县政府“强工调农带三产”,重点实施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农村城镇化五个突破的战略部署,各部门把围绕第一要务,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狠抓落实的作风体现了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县委组织部坚持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题,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做到基层情况“五摸清、五必访”,采取“整改问题消号制”,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奔康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眼睛向下看,查找服务基层的差距,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下工夫。针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机关党员干部自觉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和维护稳定大局的重要职责,围绕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农民增收、扶贫解困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622个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在全县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察民情、送温暖”活动。劳动保障局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金及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的同时,与人事、民政、农业和工青妇等群团部门密切配合,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使800多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500多人。三是眼睛向内看,查找个人、科室之间的差距,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工夫。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始终保持优良工作作风,各单位在内部也广泛开展了学知识,比贡献,帮对子,赶先进,超一流的“学、比、帮、赶、超”活动,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口头承诺多,具体承办少、优点表扬多,缺点批评少、遇到困难推委多,破解难题办法少、执行政策表态

多,落实任务行动少、传达会议文件多,有效工作时间少“五多五少”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四是眼睛向外看,查找与先进地区和单位的差距,在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上下工夫。在深挖内部潜力的同时,采取组团考察、派人驻点、挂职锻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机关干部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吸收借鉴和创新。国土资源局在昆山对口单位考察中,采取为别人“打工”的方式全程学习,近几年来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不仅提高了土地收益,还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净增土地3万亩,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去年,各部门组织外出考察学习17次,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11篇有较高价值的考察报告,21名干部在广东惠洲、江苏温州三个月的挂职锻炼中,签定招商引资项目47个。

第五篇: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就如何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区域竞争能力,最近我们根据市纪委安排,进行了专题调研。既要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二是审批效率不够高。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

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服务政府,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执法监察,进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好民主评议行风,加大对各类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要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二)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

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

(三)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观念。使依法行政观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努力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职能交叉造成重复检查多的现象。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837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