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装配式住宅转换层竖向构件预埋定位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随着产业化建筑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普及,节能和环保重要,建筑市场逐步从现浇阶段逐步转变工厂化,装配化,全装配式住宅也逐步推广。
本次研究目的:全装配式住宅转换层钢筋与预制墙体预留套筒进行有效连接及定位,已便节省转换层施工工期,节约吊装工时,吊装连接安全可靠。
本次研究工序:全装配式住宅:地下室至转换层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阶段→地上墙体进行预制构件现场进行吊装→叠合板进行吊装→墙柱边缘构件现浇及剪力墙暗柱现浇→叠合板现浇层绑扎钢筋进行现浇。
因此通过本次研究应用,将总结完整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对公司其他类似项目提供有力参考价值,以便公司其他项目可节约吊装工时节约工期
2、工程概况
建筑面积为62000㎡,地下室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二层以上为全装配式结构;地基基础为CFG复合地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为600。
公司负责2#楼、3#楼、4#楼、5#楼、地上16层、地下三层、其中装配式从地上二层墙体进行转换。
首层现浇墙体平面布置图
首层叠合板水平构件平面布置图
二层竖向墙体构件平面布置图
3、工程特点及难点
3.1本工程建筑高度16层,层高为2.8米,开发角度为提高装配率,故二层就开始进行装配式转换,区别于其他装配式住宅避开底部加强区进行装配式转换,这是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
3.2本工程首层墙体为现浇,首层顶板为PC板,现浇与构件转换层在首层顶板,二层竖向墙体上,根据结构设计图纸,此部位为主体结构加强区,边缘构造柱及暗柱钢筋型号大,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现浇节点钢筋较密。底部加强区钢筋施工节点质量尤为重要。
3.3首层现浇墙体原有钢筋保留,其他钢筋后插筋方式进行预留,也是本工程难点。
4、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针对管庄F1装配式住宅,转换层钢筋预留预埋定位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本工程转换层钢筋定位总结出一套适合转换层装配式工艺、施工方法,生成一套有根据,可操作的科技研究成果,解决施工中一些常见的施工难题作为参考。
5、主要研究内容
1. 转换层墙体顶板施工工艺流程
2. 转换层钢筋定位措施。
6、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措施
1、成立项目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在公司科技委领导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项目部相关部室人员为组员的创新小组。创新小组落实分工,启动实施。每阶段工作,要由创新小组组长牵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持之以恒研究,不断总结反思,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的,形成阶段性成果。
(1)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要认真研究理论,并根据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
(2)课题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办法,调整进程。每期至少开好三次会:期初会,布置本期研究工作任务、目标;期中会,进行研讨、交流,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反思,安排下半期工作;期末会,收集成员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小结,总结反思本期工作。
(3)课题研究遇到困难和问题要主动向各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专家咨询请教;经常了解课题研究动态;主动邀请各级教研部门来施工现场指导课题工作。
(4)每个成员按计划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按阶段高质量论文、发明专利及工法等。
(5)课题负责人每期(年)末对课题研究进行小结,并向公司主管部门提交阶段性报告,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性小结一般包括:本阶段主要工作、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三部分。
(6)课题组还要认真做好课题研究档案建立工作。内容包括: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各类成果统计分析、评价报道、验收鉴定材料等。
2、在项目科技创新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实现创新目标,管理采取如下措施:
(1)创新项目立项前进行可行性分析;
(2)制定创新目标实施方案,明确职责,拟定创新计划;
(3)定期召开过程研讨会,评价实施效果,制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4)制定创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合理使用资金;
(5)加强与相关方过程沟通,实现集体创新;
(6)制定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与奖励办法,确保参与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成果推广应用价值。
7、主要研究成果
管庄F1项目转换层研究技术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施工工艺进行了完善:
1、转换层施工工序进行调整。
2、转换层竖向钢筋定位得到有效的控制,节约吊装时间,利于工期。
在以传统施工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易造成渗漏的部位,参考新技术、新工艺,在本工程中总对了一套新的施工方法,使原有施工工艺更完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