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书法小故事 优选30个

时间:2024-10-10 07:48:51
书法小故事 优选30个(全文共9340字)

书法小故事 优选30个 由会员“berkui”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书法小故事篇2:书法小故事篇3:书法小故事篇4:书法小故事篇5:书法小故事篇6:书法小故事篇7:书法小故事篇8:书法小故事篇9:书法小故事篇10:书法小故事篇11:书法小故事篇12:书法小故事篇13:书法小故事篇14:书法小故事篇15:书法小故事篇16:书法小故事篇17:书法小故事篇18:书法小故事篇19:书法小故事篇20:书法小故事篇21:书法小故事篇22:书法小故事篇23:书法小故事篇24:书法小故事篇25:书法小故事篇26:书法小故事篇27:书法小故事篇28:书法小故事篇29:书法小故事篇30:书法小故事【正文】

篇1:书法小故事

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教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提高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我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教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教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日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篇2:书法小故事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景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走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十分。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头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可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仅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内。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9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他仔细观看,那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一样,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妪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更令他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一个越屏而过,降落在锅内。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白发老妪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走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白发老妪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40年,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妪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请,只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说句实话,他写字所下的那点功夫,真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别学他,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划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

白发老妪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过耳,羞愧难当。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从此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此事也改变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终生与鹅结缘。更虚心刻苦地练字,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篇3:书法小故事

后面还有多篇书法小故事!

羲之换鹅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到达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之后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十分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齐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终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此处隐藏4795个字……)池黑;博(bo)取百家长(chang),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jian)子,衣肘(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最终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篇16:书法小故事

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了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样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他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最终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篇17:书法小故事

功臣书法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为官方正式标准字体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秦朝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经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

篇18:书法小故事

东床快婿

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象。王家是名门望族,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郗鉴闻讯后说:“这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遂将女儿嫁给了他。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梦想女婿的代称。

篇19:书法小故事

“行书”的来历

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最终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齐,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篇20:书法小故事

“临池”的由来

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一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故事。

篇21:书法小故事

“小欧阳”

唐代书法家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被后人称为“小欧阳”。欧阳通少年时父亲就病故了,为了把父亲的书学风格继承下来,他到处去买父亲遗留下来的亲笔墨迹。每得到一篇,便认真观察、揣摩、摹写,经多年勤奋努力,最终继承了父亲的书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篇22:书法小故事

一块碑看了三天三夜

一次,欧阳询在一座古庙里看到了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始而勒马观看,继而拍马而去,一边走一边细品碑文,觉得笔势、神采实在好极了,又拨转马头,回来再细细观看,之后索性卧在碑前,竟在那里揣摩了三天三夜。从而留下了“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美谈。

篇23:书法小故事

唐太宗用兰亭陪葬

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早晚观赏。有一天他贴近唐高宗耳边说:“我死以后,把兰亭帖给我带去。”等到他死后,真的把兰亭帖装在玉匣中葬入了他的陵寝。

篇24:书法小故事

唯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与父亲被并称为“二王”的大书法家。

小时候,有一次临写父亲的一幅字,着急去后花园玩耍,“太”字竟漏写了一个“点”。父亲看到后把这一“点”补写上了。一会儿母亲又看到了这幅字,看到儿子这一“点”写得圆满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便在纸上写下两句赞语:吾儿习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点像羲之。

篇25:书法小故事

墨汁当蒜泥

一次,王羲之正在专心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馍馍和蒜泥,他却只顾写字。夫人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把墨汁当蒜泥,用馍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郗氏哈哈大笑,可是羲之还是没有“醒”来,一面濡毫运笔,一面还连声夸赞郗氏做的蒜泥味道可口。

篇26:书法小故事

破产求书

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是钟繇(三国魏书法家)的十世孙。他喜好书法,不惜花高价,甚至倾家荡产去收求书法名作。曾用几百万贯钱买到王羲之的行书五张。

篇27:书法小故事

芭蕉叶上练出的狂草

唐代怀素家贫买不起纸笔,他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叶上悬臂练字。就这样,怀素最终成为“草书天下称独步”的一代大书法家。

篇28:书法小故事

练字“写”破被面

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他从小跟智永和尚练字着了迷。每晚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琢磨一些字的写法、气势、结构,一边想,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给划破了。

篇29:书法小故事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小时候,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一支大笔写字,挥洒自如。他感到自我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为师。老人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墨,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牢记老人教诲,发奋练字,最终成为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任夏州书记时,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问他用毛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一语双关,说得穆宗脸色都变了。

篇30:书法小故事

弘扬书艺,为国争光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曾做过醴泉县尉,到任一年就辞官学书去了。放着官不当回家去练字,别人都很不理解。原先他是记住了母亲临终嘱咐:“弘扬书艺,为国争光”。经过努力,他最终创造了雄健厚重的“颜体”,至今广学不衰。

【小编简评】

书法小故事 优选30个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书法小故事范文。

【网友评价】

不是一般的赞。

《书法小故事 优选30个(全文共934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