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介绍

时间:2024-11-26 07:49:03
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介绍(全文共4520字)

江都区真武镇真武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介绍

真武村位于江苏油田发源地——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集镇西部,占地6.6平方公里,现有28个村民小组,农户875户。2678人,劳力1151人,耕地面积2766.58亩。自2013年创建以来,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真武村通过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走出了一条集体自主经营、村民合作共赢的村级经济发展道路。目前,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1731.46亩。2016年实现总收入986.2万元,保底分配总额为81.97万元,亩均分配650元;二次分红总额为7.75万元,亩均分红65元每股。村集体投入资金股20万元,加上各类农机服务收入,仅合作社为村集体创收60.7万元。同时,2016年新建烘干房项目,投入资金628万元,实现收益106.83万元。使得农民得实惠,集体增收益,村容村貌得改观,把我村变得更加和谐、安定、良好的新局面,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合作社成立的背景、动因和发展历程

(一)成立背景、动因

从真武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工业,土地政策不允许;搞养殖业,投入成本高;搞高效果蔬,市场饱和风险高;从国家的现实状况来看,粮食在进口;从农村的现实状况来看,都是老年化种田,没有精力的农户就把田流转给种田大户,田亩分布不规则,价格低廉,最低的每亩350元,最高的每亩600元,无法达到农田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面对这样的状况,只能采取措施来加以改善,村两委会研究决定,成立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由村组干部抓在手中进行集体经营,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坐在家中拿钱。

(二)发展历程

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2013年12月变更登记为现名,由村支部书记戴尔庆任理事长,首批选择史庄组、友爱组、李庄组开展自主经营试点,农户自愿申请入股,签订入社协议,每亩以500斤粳稻乘以国家当年粮食指导价结合市场实际收购价格兑现农户,国家补贴归股民所有,单组单独核算。入社农户88户、土地288亩、折算为288股,资金股投入25万元、折算为25股,集体自主经营稻麦生产。

2014年秋播前,入股农户由88户发展到385户,自主经营面积由288亩发展到1124.7亩,资金股由25万元发展到63万元。

2015年秋播前,入股农户由385户发展到489户,自主经营面积由1124.7亩发展到1380.76亩,资金股63万元。

2016年秋播前,入股农户由489户发展到560户,自主经营面积由1380.76亩发展到1731.46亩,资金股63万元。合作社结合经营现状和农民意愿,将其中1020亩农户流转土地发包给4个大户(华班安750亩、李长猛115亩、吴冬云80亩以及周庆云75亩)、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合作社初步形成了自主经营与发包经营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保底分红与租金支付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机制。

合作社的运行和治理机制

(一)股权结构

合作社入股方式分为资金股和土地股,资金股一万元折算为一股,土地股一亩折算为一股。目前出资成员有560户,土地股合计1731.46亩、折算为1731.46股;资金股合计63万元、折算为63股,其中:村集体投入资金20万元、本村部分村民及村干投入资金43万元。

(二)组织结构

成员代表大会由44人组成,真武村18个组的代表参加会议,理事会有15人,其中:理事长1名、理事成员14名,理事成员均为真武村村组干部以及管理人员,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有5人,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三)决策机制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作出决议,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理事会的、监事会选举由股东代表大会成员投票表决,投票计算方式一人一票。

成员参与管理享有下列权利:

1、有权参加本社的股东会议,并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有权按入股份额享受本社的红利分配;

3、有权对本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本社的资本运行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4、有权对本社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向上级反映或举报。       

(四)财务管理

合作社的财务使用征东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软件,为每一个成员建立成员账户,每一小组装订成一册。配备专职财务会计,每一个账目独立核算,独立建账,设置成员明细账,由专人记载成员出资额,登记成员的公积金份额和财政扶持资金份额,成员专业合作社业务交易量额、盈余返还、统一提供的生产资料服务等内容。完善利润分配体系,让每个成员逐步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合作社的经营和服务活动

(一)业务范围

合作社的经营范围:粮食种植、烘干、仓储、收购、销售、农机服务、植保服务以及农产品种植技术咨询及信息服务。

(二)收入与盈利模式

2014年合作社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900斤,经营取得可喜收益,总额为17.89万元。年底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理财成员,并进行按股保底分配,在扣减20%公积金、提取20%公益金后按组核算进行了二次分红,土地股分红总额为4.93万元,其中史庄组分红为204元每股,李庄组为183元每股,友爱组为133元每股,土地股平均每股二次分红173元,资金股每股二次分红173元。

2015年度合作社经营服务总收入为285.62万元,并在2016年2月完成2015年度合作社成员的保底分配和二次分红,分配总额为71.57万元,亩均分配695元;二次分红总额为21.83万元,其中最高为光明组,分红金额为268元每股,最低为姚庄组分红金额为161元每股,土地股平均每股二次分红212元每股,资金股每股二次分红为212元每股。村集体投入的资金股加上各类农机服务收入,合计为村集体创收43万余元。

2016年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实现总收入986.2万元,保底分配总额为81.97万元,亩均分配650元;二次分红总额为7.75万元,土地股平均每股二次分红65元每股。村集体投入的资金股加上各类农机服务收入,合计为村集体创收60.7万余元。

合作社在创新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合作社在合作机制与组织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与经验

首先,学法学条例,从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弄清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次,组建程序:组织筹备、申请成立批复、工商登记。第三,组建注意事项。一是在组织成员上要具有一定规模。二是要体现合作的农民性。三是要保持成员出资的平等性。四是要突出章程的独立性。在目标考核、责任岗位、民主管理、信息公开、财务监督方面制定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社员管理联系制度、生产销售管理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社员盈余分配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社务公开制度。由股东代表大会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通过监事会来监督合作社资金来源去向。认真做好合作社民主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机制和奖惩分明的负责人制,促进社员风险共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社员凝聚力。

(二)合作社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与经验

随着经营面积的不断扩大,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粮食的晾晒问题,严重制约着生产的各个环节。筹建粮食烘干设施成了合作社的头等大事,在上级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经合作社成员大会研究决定,新建烘干机房等配套设施。合作社在烘干房项目上投资了628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70万元,购建了容量为1800吨的粮食烘干设备。2016年受连续雨水恶劣天气的影响,收割条件跟不上,导致了农田里的粮食在还未收割的情况下就已经发芽,此时,烘干房就派上了大的用场,粮食不需要在阳光下曝晒也能进行一系列机械化运作烘干,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另外,开展农机植保及米业合作社及时筹措入股资金,积极上争农业项目,添置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加强农田、道路、节水渠等基础设施,改善田容田貌,增加土地面积,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1、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对田块、沟、渠、路进行整合,小田变大田,土地面积增幅在10%左右,提高了种植效益,降低收割、耕作成本,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

2、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

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批量购买,统一收割耕作,使每亩成本降低120-150元。肥料治虫专家现场指导,提高了粮食产量,提升了粮食品质,克服了各家各户个体生产的弊端,秸秆禁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加大机械投入力度

成立短短三年时间内合作社与村集体先后添置东方红850旋耕机1台、植保机4台、担架式弥雾机4台、手扶拖拉机1台、农用三卡2台、双排农座卡车2台、全自动育秧机械1台、碎土机1台、插秧机6台、收割机4台,(其中由村集体出资购置插秧机6台、育秧机1台和收割机3台),农业机械由村组干部操作,统一调配,确保各项农田作业有效完成。

4、服务农民,增加集体收入

村集体购买农业机械为合作社服务的同时,利用空隙时间为本村及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剩余的非劳力参加合作社劳动的也得到人均3500元的年收入,村组干部参加劳动,开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也得到相应的收入,通过烘干房建成后投入运营,农户、其他家庭农场来烘干,烘干后由合作社直接替他们卖出,既节约了农户和家庭农场的运输成本,又使得合作社增加了部分收入。

5、强化责任,合作发展。

  采取“分块包干、责任到人、利益结合”的生产管理模式,强化管理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杜绝了吃大锅饭现象的发生。为了强化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合作社与管理员签订了管理协议书,明确产量目标,给予每亩90元管理费,超产部分管理人员与合作社4:6分配,减产部分管理人员与合作社3:7承担。村组干部参加农田生产与其他用工一样,同劳同酬,将责任与权利相结合,劳动付出与收益报酬相结合,极大的调动了村组干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合作社发展体会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自主经营作为农村经济体制建设的一种创新,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一种探索,已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

一是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通过三年的摸索,深深感受到促进百姓致富,农民以土地入股,实际上是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合作经营后,使更多的劳动力从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产、三产上,这些劳动力除获取土地收益外,又取得了上班工资性收入,群众称之为“双进账”。目前,全村劳动力90%就业(剩余10%七八十岁老人在家,年迈无法工作和小孩正在上学),实现了人人有班上,个个有事做,人尽其用,形成了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是有利于群众安居乐业。土地合作经营后,实现了劳动力有效转移,农户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为家庭和睦、邻里间的团结奠定了基础。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得到保底分配和二次分红外还参加合作社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了一定的收入,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三五千块钱。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增进感情,使得农村社会更加安定、团结、和谐。

三是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实行土地合作经营后,合作社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全社土地资源实行区域化布局,统一管理,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入股后,对田块进行整合,小田变大田,改变了过去小而散的田容田貌,并通过上争项目的扶持,对沟、渠、路进行合理整治、合并,使农田生产面积有效增加,增幅达10%左右,而且通过集体一次性投入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生产长期受益。

四是有利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市场农业就是竞争农业,农业要走向市场,靠一家一户显然是不行的。农业的规模经营,克服了各家各户个体生产的弊端,秸秆燃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田间灌溉矛盾没有了。合作社对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要求秸秆全部还田。农业生产的肥料、种子、农药全部都按照区农技服务推广中心要求指标,从正规单位、龙头企业购买,肥料治虫专家现场指导,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对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保证。

五是有利于村级组织发展壮大。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村部提供部分农业机械,干部参加劳动与老百姓同劳同酬,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提高了村组干部的工资待遇。干部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既沟通了思想、增进了感情,又改变了村组干部的形象,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合作社创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政策需求

(一)面临的困难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人工难找,工资高。我们合作社处于初级阶段,受资金的短缺,发展慢。卖粮难(种粮的不如收粮的,收粮的不如贩粮的)——有了托市,又不收……

1、目前合作社经营面积已达1731.46亩,小麦、水稻的种植需要一定量的机械化运作,而合作社所拥有的农机具数量有限,在农忙的时候供不应求,机械化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另外,通过土地整合,原有的水系、道路均已老化、破旧,亟需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

2、合作社现有农机设备放在露天环境下,得不到保护,容易锈蚀损坏甚至提前报废,目前亟需上级财政的大力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新建好存放农机设备的机库。

(二)政策需求

推动合作社创新发展,在资金和管理模式上都需要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和老百姓的理解,只有更专业化、权威化的管理才能使得合作社向更好更强发展。

《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介绍(全文共452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