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六保”要求和省市安排部署,统筹做好惠企、稳企、助企工作,助力市场主体稳步前行。截至目前,全区125户工业企业、1468户重点商贸流通企业、13901户个体工商户、6个房地产在建项目,以及121户酒吧、浴池、歌厅等负面清单企业全部复工复业。其中一些骨干企业上半年实现逆势增长,富通空调6月份单月产量创历史新高,北纯农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9.1%,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8%,位居城区首位;丰达化工、哈铁石化、好日子商超、中益电器4户限上批零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5.5%、40.5%、17.7%、8.8%,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增幅排名城区第一。
一、重点开展工作
(一)接通“断点”,让复工复产更给力、更努力、更聚力。坚持关口前移,突出“四个保障”,为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一是当好“服务员”,保障复工复产。坚持多途径施策施力,成立企业复工指导组,建立驻企代表机制,在全市创新开展送政策、送指导、送保障,服务企业复工“三送一服”行动,区处级干部先后深入企业现场指导140余次,行业部门每天上门给予企业全面政策、路径指引,累计发放《致全区企业的一封信》《复工复产指导手册》《行业指导细则》13000多份,全力保障企业对复工条件、要求、程序“三清”,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富通空调等龙头企业在全市的上下游配套企业第一时间复工;稳住服务行业经营,协助好日子超市与辽宁省锦州市蔬菜批发厂建立稳定供货渠道,协调美团、饿了么等企业加强商品配送,保障了疫情期间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二是解决“用人荒”,保障用人用工。创新疫情期间线上招聘模式,先后组织52户企业参加“百日千万”、“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等系列网络招聘活动,共为企业归集需求岗位930个,解决企业用工220人次;主动为6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通过线上发布用工信息帮助招工107人。围绕建筑工人返岗,建立政企协调对接、点对点包车接送机制,强化集中隔离、自我防护、延返代替“三个管理”,先后帮助508名企业员工返岗。三是畅通“微循环”,保障交通运输。积极为企业原料采购、成品运输提供保障,在车辆管制期间,由区政府协调,帮助九芝堂等医药企业到外地采购药材,帮助富通空调、北纯杂粮、专用汽车等企业解决跨市运输车辆通行问题,并通过发放临时通行证、协调交警交通等部门,保障市内物资供应车辆正常通行。四是派发“物资包”,保障企业防疫。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一对一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防护用品短缺等问题,疫情发生以来累计为企业发放口罩1.6万个、测温枪40把、消毒液1000公斤,帮助富通、北纯、和音等百余户企业联系物资采购渠道,协助购买3万支口罩等一批防疫物资,全力缓解企业防疫物资短缺局面。五是突出“强投资”,障保产业链稳定。创新开展招商引资,疫情期间,推动“面对面”交流、“叩门招商”变为“屏对屏”沟通、“云端互动”,线上洽谈219次,举办网络签约活动3次,全区共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签约落地率、开工率位居全市首位,代表县(市区)在全市招商推进会议上发言,获得全市招商引资一类一档奖励资金43万元。积极以政府债券投资拉动增长,向上争取项目15个,总投资3.2亿元,已全部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注重以产业项目建设,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年初以来,全区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谋划10亿元以上项目3个。重点推进项目45个,其中省百大项目2个,市百大项目10个,在四城区中唯一一个向市经开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省、市百大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名均居四城区第一,获得省百大项目建设奖励资金225万元。
(二)解决“难点”,让政策扶持更务实、更精准、更有效。坚持靶向发力,突出“三个助力”,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心剂”。一是全覆盖宣传,助力企业应知尽知。深入开展“千人进万企”送政策活动,组成由区工信、商务、文旅、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送政策小分队,深入1693户企业进行惠企政策宣传,同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对《省级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担保风险补偿实施办法》进行广泛宣传,让企业最大限度知晓政策。二是全方位解读,助力企业应会尽会。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分行业汇总梳理国家、省、市各领域扶持政策文件20个,梳理政策条目120条,制定政策汇编1800本,发放《政策宣传手册》1600余份。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微信群、设立政策解读热线等方式,为企业线上解读政策226次、网上政策解答800多次,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争取标准和办理程序。三是全过程对接,助力企业应享尽享。为加快融资落地,积极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召开##市政银企对接会暨稳企稳岗贷款集中签约活动,累计帮助59户企业争取落地担保贷款9846万元。同时,帮助新翔石油、春城彩钢等6户企业落实非担保贷款233.1万元。按照谁主管、谁对接到底原则,全力加快政策资金到位率,目前先后帮助546户企业兑现“减免缓返补”等各类政策资金2016.73万元,切实让支持企业复工达产的“黄金政策”发挥出“黄金效应”,助推企业轻装上阵。特别是我们落实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时扩大了政策范围,将政策惠及到个体工商户。突出以政府消费券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参加全市三期政府消费券活动当中,##市累计参与市场主体2683户次,参与消费主体6.1万人次,电子消费券交易金额达到2450.2万元,平均拉动消费5.9倍,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
(三)打通“堵点”,让发展环境更优化、更宽松、更走心。坚持清而有为,突出“三个优化”,为市场主体喝下“顺心汤”。一是落实机制,为企业提供有温度的服务。重新调整处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每名处级领导联系3至5家辖区重点行业企业,疫情期间,全区处级干部深入企业186人次,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难题;6月份,政府区长走进京东超市百大县长直播团直播带货,助力北纯当日线上销售额达到93万元,创日销售额新高,上半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9%。为助企融资,在全区深入开展处级领导干部联系银行等重点金融机构工作,全面加强与工商、农业等12家银行,中保、阳光2家保险公司和新创新1家担保公司点对点联系,促进银行、企业双向政策、需求宣传推介,提高企业贷款获得率。在疫情期间实行驻企联络员制度,由工信、商务等行业部门向企业派驻联络员30名,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对符合要求的当场办理,不具备条件的,2天内由政府帮助解决问题。二是优化流程,为企业提供有效率的服务。通过网络数据、部门职能、服务窗口、服务标准“四个整合”,目前##市20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入大厅,进行集中受理、集中出证,并通过四个综合业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目前已有19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20项为高频事项。疫情发生以来,##市一体化平台共办理各类服务事项3352件(次),占办件总量的86%。三是延时办理,为企业提供有包容的服务。疫情期间,累计对220户个体工商户新办、变更食品经营许可证,实行告知承诺制。对65户不能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有效期延期至疫情解除之后一个月内办理。对78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到期的个体工商户,有效期顺延至疫情解除。对全区11184户个体工商户年报截止时间由6月底之前延长至2020年年底,解决企业延迟办理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惠企政策享受不够全面。贷款政策受众面较窄,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的准入门槛过高,导致多数小微企业仍无法享受到惠企政策资金支持。二是高端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部分企业受规模小、资金少等制约条件限制,难以招入引领技术进步的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以及推动产业裂变升级的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致使一些企业转型升级举步维艰。
三、下步重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与“六保”要求,持续在保市场主体上提速加力,精准有序助企纾困解难。一是持续加强服务保障。强化区处级领导包保联系重点企业、驻企特派员、政银企对接会等制度落实,在推动惠企政策资金落地的基础上,深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好物流运输、用工、产销对接等各类制约性问题,助力企业提速增效。二是进一步推进惠企政策落地。继续深入开展好“千人进万企”活动,不断加强区工信、商务、文旅、财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对上政策梳理和对下入企宣传,充分利用区政府门户网站、行业企业微信群、送政策小分队等各种渠道,不断提高政策宣传的知晓率和覆盖面,使企业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定额税收减免贷款周转金等惠企政策落地,特别是对已经纳入省级稳企稳岗名单的企业,持续加强银行、企业双向对接,不断提高名录内企业银企签约率和实际资金到位率。三是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技改升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持续发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四、工作建议
受制于高端人才缺口较大,建议探索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强化人才部门与产业部门联动,加快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制贷款成功率较低,建议加大与金融机构协调力度,探索利用纳税信用担保等方式降低准入门槛,使更多企业享受贷款资金支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