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采访心得
一开始应该是兴奋吧,小时候一直想要当记者,因为感觉记者是正义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现在终于有了能够实施的可能。在老师要求写采访提纲时也很认真,选好“摆地摊”这个主题后,便开始想各种问题。一开始考虑到要问与众不同的题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采访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连“爆头哥”横行于世,你摆地摊会不会害怕的问题都冒了出来。
当然,我们也有想到问题会很艰难。毕竟摆地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可是,当蛋爷说到一句话时我稍微放心了,人家都敢出来摆地摊了还怕什么丢脸。事实证明,也的确是这样,还有担心因为招揽生意而懒得理我们的现象,虽说也有发生,但并没有一开始就受到打击。所以,我很感谢那一对年轻的情侣。
虽说过程也算得上比较顺利,可是我们采访到得实质内容却很少,或许也是小组成员总是无法聚在一块的原因,所以这个采访作业也是匆忙中做出来的,原本一个挺美妙的采访过程成了一个应付作业式的行为。该有的采访提纲也不见了,我想,一个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采访稿,应该就像我们一样,源于一场准备并不上心并不充足的采访准备吧。有了此先例,我想以后的采访应该有一定的经验了。
至少我所了解的:
一: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随便想想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
二: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
三: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
四:采访稿的成功在乎你的侧重面与常人不同,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侧面影射的社会实质。
恩,最后想说说,其实采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大学生放下面子出来摆地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学习。
新闻采访心得(2):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会,本身就感觉非常荣幸了,能聆听各位编辑老师的指点,更是倍感难得的机会了,而且能在这个会议上发言,就更是欣喜而激动了。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交流,也是让我殊感荣耀的一件事情。
我本人是一名中学教师,业余爱好新闻摄影,很多时候是随心所欲的拍摄,没有什么目的,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建议和指点下,有意识的拍摄新闻图片。
首先,我觉得作为新闻摄影的通讯员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记得我刚开始拍摄新闻照片时候,用心的确不多,这可能与一个摄影者的技术无关,主要是我们业余通讯员的心理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正在拍摄的内容是不是能发,有时候等到新闻照片发了,你才看出当时拍摄的时候要是再用心一些,可能会拍得更好。例如我拍摄的新闻组照《镇安板栗好红火》,当时慌里慌张的拍摄下来,投给报社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里,没有想到就成功了。后来发表在商洛日报的一版,看着这些发表的照片,反思了很久,想想要是觉得一定能发,我会咋样拍摄,肯定比原来的效果要好。
还有我拍摄的《桂花扮靓你的家》,当时只是觉得自己对这个买桂花和卖桂花的各种人感兴趣,走上去就拍摄,结果出来后,看见背景很乱,人物表情和动作很不协调。反思后是我的拍摄角度有问题。
有了上两次失败的经验,我在后来的拍摄中,如感觉不是很特别的新闻事件,就不急着拍摄,先和拍摄对象交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再留心周边环境,选择拍摄时机,用心拍摄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为止。我在采访和拍摄街边卖布鞋、鞋垫的妇女时,我先不说采访,上去先交谈,结果一说人家还是我的老乡,感情就亲近的多了,后来采访和拍摄就顺利地多了,而且采访的深度也得了到保证。我个人认为一副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画面要有冲击力,力争用图片告诉读者一个故事,第二画面要简洁,把干扰主题的东西全部裁掉,第三图片要有动感,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瞬间,人物表情真实生动。
其次,我觉得业余通讯员在采访时不要一味赶热闹。
我说的不要一味赶热闹采访而不是不发稿,大多时候还是要研究你所要投稿的报刊宣传方向,及时提供适合该报的对口稿件。但是,不热闹的事件也应该作为业余通讯员采访的对象,一时报纸发不了,就当作对自己的一次练笔。
例如我采访的发表在《商洛日报》周末版的《熨斗滩上骄傲的孟家山》是半年前就采写好的,当时却没有发表的机会。记得为了这个壹千来字的稿子,我到当事人家去了很多次,由于我是业余通讯员,采访对象很不配合,几次都以很忙推了。我坚持几次和他谈我的想法,他才答应接受采访,提供了相关的资料,把这个稿子写成了却放了半年,等到商洛报宣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及时将这个稿子投出去,三天后就发了,我再回去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问起这个事情,由于这个事件是关于革命英烈的,我感觉稿子发表后对身边的人的教育意义很大,感觉蛮骄傲的。
第三,我觉得业余通讯员的采访要从身边熟悉的人事出发,不要为了发稿勉强写自己不熟悉和没有把握的人事,这样避免做无用功,可以提高上稿率。
例如,我在商洛日报报道我们镇安二中《蒲公英行动》的连续稿件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从学校学习民间工艺启动入手,连续报道了《民间工艺进校园》、《最后的蜡花手艺》、《镇安二中的学生版画》、《镇安香包好精彩》以及总结性稿件《镇安二中民间手工作品陕北参展获好评》等一系列我所熟悉事件。
第四,我觉得采访自己身边的人要比采访不熟悉的人更要讲方式。
其实我们业余通讯员能够采访的更多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如果一本正经的采访身边的人,可能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我在处理这个的时候是让被采访人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和他聊天,把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藏在聊天的话题之中。
例如我采访我们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稿件《愉快、阳光的生活和学习》,就是我看他到我办公室聊天时乘机也上去把话题超我想要的方面引。等他发现我的意图时却是我把稿子都写好了拿给他看得时候了。这样采写的稿件是必须给当(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事人看的,请求他提出意见再最终定稿。
第五、要善于多角度的发现新闻主题。
我谈一个我失败的经历,记得去年世界爱牙日的那天,我先看见永乐医院口腔科的人在宣传发放世界爱牙日的资料,我就想去拍摄几个镜头,可惜只有几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群众去咨询,我就觉得没有意思,路过了三次都没有拍摄成,就放弃了。这是我受自己思考习惯的影响,以往拍摄这种主题都是群众很热闹的参与的,现在是这样一个场面当然没有什么新闻可言。事后我又认真地想想我错过了一个好新闻很可惜的,其实我可以以爱牙宣传何以受冷落为主题拍摄采访这个新闻的,结果我当时就没有想到这个主题,说明我的新闻敏感性不高,视觉单一,这在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第六、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要善于把握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同一新闻事件往往表现的形式由各个侧面,每一侧面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有可能不同,我们就要有一定的新闻整合能 ……此处隐藏4045个字……不管是林某对环境的要求条件还是面子问题,她会竭尽全力揪出途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好胜心理驱使下的她会据理力争、争论到底,以至于激烈情绪最后发布在网络上。而社团则是考虑到学生群体经济能力又要吸引一定的发团人数等问题,才会在出游安排中采用逃票线路、农家住宿等,当然也有社团自身的利益。此外,还有很多个人性格上的差异、言语表达上的欠妥也加深了矛盾激化。
每个新闻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是凭空的而有一定由头的,越是深入调查分析越是能理解事件背后的心理根源,便能顺利成章地抓住整个事件,进而选取最佳的新闻角度进行报道。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根据采访主题、采访对象以及客观条件选择最合适的采访方式、时间和地点等,更重要的是,在交谈过程中要站在被访者的角度思考,根据其心理倾向、利用其心理步步深入采访主题,当然还有采访语言、提问的方式技巧。通过这次采访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做以结合与对比,我对新闻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一门有关新闻的学问,也是一门与人沟通、打交道的学问,我对这门课程的热爱更深了!希望能继续努力学习,同时多多参与新闻实践,提高我的新闻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第四篇:读书心得-新闻采访方法论
学习《新闻采访方法论》心得体会
根据报社开展“一月一本书”活动的要求,我在四月份粗略的学习读了《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结合网络部的工作业务,我主要学习了书中的第二章:采访与事实,第二章我重点学习了第四节和第五节。现我就这两节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什么是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新近放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数量和质量)。
1、新闻首先必须是事实
现在,网上的信息量非常大,网民已不仅仅通过各大门户网站和各地新闻网站获取新闻,网民更多的是依靠微薄、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获取新闻,并且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自己发布新闻。而这种新闻在短时间内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不受地域限制,有的最后发展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非常之大。例如:《河北沧县“红豆局长”遭网民炮轰》事件,2014年3月29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称,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抽上来的水散发异味,呈现铁红色。4月3日,中央电视台对此曝光。面对媒体质疑,沧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表示,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放上一把红小豆,那里面也可能出红色。他的解释遭到专家、网民炮轰,“红豆局长”也由此产生。4月5日,河北沧县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邓连军环保局党组书记职务,建议免去其环保局局长职务,提交县人大常委会。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县分公司发表书面致歉承诺书,承诺对企业造成的污染物、污染源负全责。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不仅如此,现在的网络新闻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
但是,网络新闻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有诽谤的、有发泄私愤的,完全不是事实,但却能造成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从事网络新闻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调查去分辨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在网站上随意的转载和发布,尤其不能转载发布在国内各大论坛、贴吧和微博上的新闻信息。对于网络新闻,编辑记者要多看、多问、多了解,对把握不住的,要请示领导,不要急于转载,要区分出新闻信息的真假。例如:2014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经过众多网络媒体的头条转载,影响非常大。但最后经据新华网报道说,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并且大公网就刊发这条虚假消息向读者致歉。晋城新闻网没有转载。
2、新闻必须有价值
新闻价值不等于新闻的价值。新闻的价值是指记者所采写的新闻作品的价值。一条新闻的价值除了包括新闻价值外,有的还包括政治性、思想性、文学艺术性等方面的价值。
记者所写的新闻报道中所包含的新闻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
(1)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
(2)记者“开采”的情况如何,是充分发掘了,还是浅尝辄止,甚至
根本没有开采出来。
(3)记者的表现能力如何,能否把他已经挖掘出来的新闻价值在自己的报道中充分的反映出来。
二、新闻敏感
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记者的新闻敏感就是对新的事实中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
记者新闻敏感的形成主要依靠:
1、对现存的事实的状况、内在联系有必要的了解。也就是,必须了解旧的,才能发现新的。只研究新发生的事实,这种孤立的研究常常陷入两种盲目状态:一种,本来不是新闻的东西,当成了天大的新闻;另一种,本来是个大新闻,却漏掉了。
2、坚持不懈地、全神贯注地堆带有新的信息的新的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以求预测新闻事实的发生。
高度的新闻敏感是记者成熟的标志,也是每个记者需要终生努力以求获得和保持的素质。
2014年5月
第五篇: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
广播电视的采访与写作心得
十一周的学习,感觉最轻松的学习,就是听,学习。
听老师说许多个人经历,非常有借鉴性,也非常值得学习。老师很可爱,幽默风趣,阅历丰富,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要说起半个学期以来的心得很多,想法也很多。
首先,感觉课好少,被好多事情冲掉了好多,好可惜,我们的课本来就比第一专业是新闻学的同学少了很多。当老师说课程讲完了以后,我还愣着,为什么我们冲掉了那么多,还可以提前一周结束!还有就是学二专的心得,我感觉学院好敷衍我们,最开始看见新闻学院的宣传牌的时候,我想大家都是奔着能多学点东西心修的二专,可以修了以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在课堂上学来的东西好少,课程也很少,最无语的是,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居然是三个年级一起上,先上新闻编辑与评论再采访与写作。今天,看到新闻台湾一大学生大骂教育部长,指责其关于不应该发文“关心”参与反媒体垄断的学生,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维护我们该享受到的学习的权利,或者说我们也应该节约下老爹老妈的学费,可叹!
借用串说词的用法,刚刚谈的是比较沉重的话题,其次,说说轻松的。因为上学期上的是万忆老师的课,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万忆老师也是一位有趣的老师。两位风格差不多的老师让我们在私下小小忍不住放在一起对比了下,最后感叹,干到圆满的记者是不是都是这样:有点愤青,幽默风趣,不拘小节,会传授我们一些在社会上行事应该注意的行规,思维强劲,上课中接完电话,我们还没回神过来,老师马上就说下一段了,给我们感觉都是咱广西的新闻的大师,有次我们还开玩笑说:不知道两个老师到底谁比较厉害呢?
最后,就是好好复习功课,多关注新闻时事,继续修炼,好好考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