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关于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2-09 07:11:41
关于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全文共6703字)

【导读】关于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则从一本小小的《飘》之中看到了美国内战的各种纷争,也参透了一点道理,战争乃生命之摧残,也像一种催化剂,逼人,锤炼人,改造人!国家可以在战争中兴亡,种族也可以在战争中存灭,小小的人更是如变色龙一般,千变万化。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请您阅读。

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1

哪怕一种最坚贞不渝的爱也会消磨掉。我的爱已消磨殆尽了。瑞德千百年来,爱是什么?即使是哲人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爱是有定义的,就像数学公式那样,那么,世间的痴男怨女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对于思嘉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的。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第一个爱上的是阿希礼,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德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思嘉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思嘉是个矛盾体,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is another 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和斗志,永远不会放弃,不会绝望。

思嘉真正爱的是瑞德。瑞德在他们婚后,一次又一次给她机会,而她就像瑞德所说的,像一个顽固的小孩,固执得可爱。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思嘉却总是利用别人对她的爱来转化成鞭子,一下下鞭打爱她的人,也从来不曾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重复去尝试,他累了。最终,把他对她的爱消磨殆尽。她悔悟得太晚了。他的心,已死。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就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破碎的东西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样了。

是谁将思嘉从守寡的抑郁中拽拖出来?是谁一而再再而三地纵容着思嘉的娇纵和无理取闹?是谁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从容淡定地摆平一切。瑞德那么耐心地等待着思嘉长大,而思嘉却那么无知愚蠢地等待着希礼长大。金钱不曾让瑞德失望,而思嘉却让瑞德绝望了。

我不知道,一个在最后才明白自己是深爱着那个一直深爱着她的人,而那个人却决定永远离开她时,那会是怎样一种心情?无助、迷茫、痛苦、后悔亦或是心碎?无论如何,那种感觉肯定是不好受的!

这本书无声的诉说讲尽世界的多姿,人生的美好,人心的丑陋,世俗的不堪,那样真实,又那样梦幻。随风而逝,也许说的是岁月,也许说的是性命。《飘》完美的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思嘉就像一片落叶,乘着一阵阵风,却抓不住任何东西。

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2

从小我对书就有一种固执的痴迷,有姐姐们的教科书和一些课外书可以看,是小时候觉得自己有三个姐姐的唯一好处。大姐比我大5岁,二姐比我大4岁,所以在我小学毕业前我基本上就把初中的语文和历史自习了一遍,所以要不是后来教科书改版的话我的初中生活可能会变得很轻松。那时候看姐姐们的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毕竟书里面难说有她们青春的秘密。所以我一般都是偷了她们的书躲到窗外看,在偷偷摸摸中,我看完了堆起来有我这么高的口袋书和称起来肯定比我重的教科书。不过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就为我的行为作出了辩解,文化人的东西,能算偷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小学那段时间的自己,头脑里就会有一个孩子双腿摇晃在窗户铁栏空隙中面向天空看书的剪影。

第一次看《飘》,可能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四楼的书桌上就有一本付东华先生翻译的《飘》。那本书是没有封面的,以至于看完它的我还不知道看的就是《飘》。那书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一方面是里面主人公的名字起的确实有特色,郝佳丽,卫希礼,白瑞德,梅媚兰。我很佩服付老先生有天才般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勇气把奥哈拉翻译成郝,可能是那时代的人活得都很牵强吧。另一方面是因为那本书只有半部,也就是只有讲到斯嘉丽见到从回家乡的埃希里,感谢伟大的玛格丽特女生在我那么小的时候就让我接触到小说结尾留悬念的写作技巧,因为那时候我一直以为作者写到这里就截然而止是要给读者想象空间。虽然《飘》真正的结尾也是一个悬念,但那已经是后话了。高二的时候,在六都图书馆有限的藏书中,我发现了《飘》,但是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在五年前自己和这本著作就有过美丽的邂逅,而坑爹的六都图书馆一次只可以借两本书,因为很多原因,我当时只借了上部,六都图书馆里面的书是谁翻译的我没印象了,只知道那书里的郝佳丽已经变成斯嘉丽了。但是,这次偶然的重逢没能促使我看完了这书,于是《飘》就成了我心中的《富春山居图》之憾,这种未能联袂的遗憾也一直陪伴我度过愁云惨淡的高中。

广商的图书馆的确不错,如果在天气热的时候它能及时开冷气那就更好了。有时间的时候,我喜欢上到三楼,去文学书库漫无目的的游荡,寻找让我心动的书名,期待与文学的美妙邂逅。清明节的时候,去图书馆淘了七本书,那到2楼办借阅手续的时候,一个老师询问我是不是人文学院的,在听到否定回答后,她告诉我我只能最多借五本书,在借阅台上我做了艰难的选择,但是我第一本选择借走的就是《飘》。一方面是因为十多年来的遗憾,另一方面是我想看看经历十年成长的我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有什么改变,而这本书似乎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幸运的是,玛格丽特和她的《飘》没有让我失望。

在南北战争结束后,提包党和共和党统治了亚特兰大,解放了的黑人更加无所适从。在重建的城市中,流浪无所事事的黑人与潦倒的白人,成为这座城市的不安定因素,一部分忍受不了苦难的南方人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信仰,投靠北方人,而北方人也用军事管制企图奴役战败的南方人。在政治压迫下的亚特兰大人选择了抗争,他们改变了以前奢侈的生活,但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气节。但是,人终究要生活。面对塔拉需要抚养的一群人和高额的税款,斯嘉丽无奈色诱巴特拉,欺骗勾引了弗兰克,为了她珍视的人能够永远远离窘迫的的生活状态,她不惜放弃自己的声名去卖坏木材,去和北方佬做生意,这一切都是正统的南方人所不能接受的,要不是埃希里的妻子梅兰的保护,她绝对会被完全排斥在南方人的生活圈之外。斯嘉丽的爱情之路也极为坎坷, ……此处隐藏1499个字……到了一篇关于《飘》的文章,内容不记得了,但读后却记住了“飘”这个好听了名字。于是很快,我就到书店把它买了回来。怀着一股好奇,在几天的时间里一口气将它看完了。我想,这应该是我所读过的最能吸引我的一书了吧。

《飘》是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遗世之作,自问世以来,便靡全球,并且畅销全球,而主人公斯佳丽与瑞特巴特勒在美国南北战争及重建的背景下展开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深深地被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着,而这一次,更能吸引我的,则是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勇敢无畏、为生存用尽手段的斯佳丽;英俊优雅颇具绅士风度的韦尔克斯阿希礼;善解人意的玫兰妮;投机倒卖,发“国难财”却又机智幽默不乏绅士风度的巴特勒……这些个性鲜明的平凡小人物身上,都散发出一种独特气息与魅力,吸引着我。

而在这些人物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斯佳丽。

这位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熏陶而血液里却流淌着叛逆因子的女子,在战争前一心只想着如何凭借自己的美貌吸引全县所有青年才俊特别是阿希礼的目光,而战后,为了生存,为了她所视为生命的土地,她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切,包括养活她情人和她情敌在内的一大家人。

为了生存,她开枪打死了闯入塔拉庄园企图抢劫的北佬军官;为了保住塔拉庄园,她可不择手段,抢走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为了三百美元,她也可以下嫁给“流氓”巴特勒……

在她以前所熟悉和生存的世界被战争彻底颠覆后,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勇敢地站了出来,“以自己的豪侠气概去征服世界”。

尽管斯佳丽的手段卑劣,爱钱如命,但这一切都只是生存,为了挑起整个奥哈拉家族的重担,尽管她有时会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但她却永远不会丧失对生活的勇气与希望,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她都不会放弃。

“after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说得真好!毕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了,这是故事结尾斯佳丽面对深爱自己的巴特勒最终离去时说的一句话。“明天,我一定有办法留住他!”看,这就是斯佳丽的信心与勇气,无论怎样,永不言弃。如同梁静茹在《勇气》中所唱的那样:“我是宇宙无数超级勇气美少女。”这,就是斯佳丽的豪侠本色,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飘》所带给我的,是一种信心,更是一种勇气。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像斯佳丽那样需要独力去撑起塔拉庄园。但《飘》让我懂得,即使一个人,只有你的勇气还在,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只要你的信心不垮,就必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读《飘》,让我懂得。

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5

《飘》是一个常在我家买东西的老主顾说送给我看的,看它这么厚的一摞,我就害怕,当时我还瞪了她一眼,什么不好“飘”,“飘”本这么厚的《飘》,我哪有耐心把它看完啊!于是这本《飘》就被我搁在了床头,每天只是纯粹的陪我入睡而已。直到前不久我感冒发烧,只能去挂盐水然后呆在家时,看完了所有的杂志,无书可看了。突然想起了这本被我打落冷宫的《飘》,随手拿起翻了几页,没想到这一翻就不想停下来,不然会一直心不在焉的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于是我一口气花了三个白天四个晚上把它看完。

也因为有了对它的感触,我甚至还和外号叫“飘”的同桌开玩笑:“同桌啊,你真应该去看一看《飘》,然后再好好对比一下你差到哪去了,嘿嘿……”

对《飘》的主题思想,有很多说法,多是说它写乱世中佳人的命运,写飘然而逝的美国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深受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战争改变了那些女人,她们内心的想法也在改变,她们在战火和硝烟中守护着自己的土地,她们勇敢、坚强、不服输,因为“Tomorrowis another day”……用今天的话说,非常“正能量”。

但是,它给我的第一感受却是强烈的气愤和悲哀。

气愤和悲哀的感觉怎么说?恩,气愤于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残忍不择手段甚至阴险。我在心里谴责了她上千遍,难道别人也这样对她,她会好受?以往所看到的女主角要么温良贤淑、大度宽容或者纯洁善良,或者历尽艰辛最终找到真爱和爱人幸福在一起了。不想,小说刚开始没多久,郝思嘉就在卫希礼和媚兰的订婚宴会上,为了报复卫希礼而色诱媚兰的弟弟。很快他们就结婚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看到此处我很生气,期望中女主角清纯的形象荡然无存。她傲娇、贪婪、虚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更不是手下留情的人,她的决绝在后面的剧情中一一展现。她渴望爱情,不顾别人的看法,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但当感情和现实利益相冲突时,她也会毫不犹豫为了钱。为了300块陶乐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骗钱被识破而未果后,又故伎重演色诱甚至还是她妹妹未婚夫的干瘪老头弗莱,无奈只因为这个干瘪老头有一个小小的木材厂,能够提供她300块。

对于人生的善与恶,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我走的路也就19年。十九岁的我,看不透人性,想法也很幼稚。其实我气愤之余,又涌出一点同情和佩服。

同情郝思嘉,对于其“不择手段”的“自私钻营”,可能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不过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果我生存在那个年代,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那么好。在郝思嘉所处的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没有朋友,就只能靠自己。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这样的结果可比我看过的很多“穿越”的故事要好得多,或许这样也可以让人欣慰一点吧。

另一方面,郝思嘉对待媚兰也是很好的,是关爱备至的,只是有些情况是迫不得已。可能这其中是出于对卫希礼的爱而爱屋及乌,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到老,两个没牙的老太太;到死,两具干瘪的木乃伊”的结局,这样的结果也是让人开心大于悲哀了吧。

虽然《飘》只是小说,但是通过《飘》,我也了解了一些远离我们的历史,关于南北斗争,关于那些美国人敢于争斗敢于摆脱困境的精神。同时,读过《飘》后,我也能看到,南方奴隶制中也有温情也有情谊,北方对南方进行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侵略,摧毁着南方的秩序和关系,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种族冲突。历史是胜利者歌功颂德的工具,细节只能从字里行间慢慢品味了。

几天时间,看完了整本小说,我记下了自己喜欢的两句话:

“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贵。”——警告贪慕虚荣的人。

“我向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们黏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一模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从气愤悲哀到同情敬佩,可能经典给人的感受就是这样,要咀嚼了几遍才看出点东西,心里的感受才越发深了,所以有时,我和累了一天的大人一样,不想动脑,便喜欢看《雪豹》、《黑狐》,喜欢看到中国最终胜利所带来的简单的喜悦。

可能很奇怪,细想想,又很正常。读“经典”,读到深处,果然是件劳心费神却又往往让人悲喜莫辨、乐在其中的事情,呵呵……

《关于大学生飘读后感1000字(全文共670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