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时间:2025-04-04 07:11:23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全文共14424字)

第一篇:《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认识你自己--生存机器与谜米机器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引言

生命有意义吗?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么?我们在面对这些深刻的问题时,无需再求助于迷信。十八世纪的达尔文通过《物种起源》科学地解答了这个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残酷的自然,无情的选择,才造就了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多姿多彩的自然和顽强生命力的生物。然而这种选择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不同于以前达尔文主义者提出的个体选择,群体选择或者是种群选择理论,道金斯认为,从发生在最最低级的水平上的自然选择—基因选择出发是解释进化论的最好方法。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自私的基因》一书从基因选择入手,对进化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私的基因”理论。并运用此理论对“自利”与“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本质进行探讨。

此书自问世以来引起巨大影响,褒贬参半,误读 者也不少。自私一词,毫无人性。很多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人类绝望,对世界绝望,认为人不管活的如何,总是徒为基因作嫁衣裳。然而,正如作者在文末所说的那样,“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可以看出,作者明显不持有极端的“基因决定论”,排斥人类的文化,排斥人类的思想。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构造出一个冰冷的宇宙。

那么,《自私的基因》到底描述的是怎样一种世界?本文试图重构作者在文中描述的基因的世界,了解在作者眼中,基因到底是如何“自私”的。

几点解释

本书所谓的"利益"指的是"生存的机会"。“自私”是指基因所做的都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提高自己生存的机会,虽然用这样一个人类道德领域中的词来修饰基因不太合适甚至荒唐,然而从全文看,这确实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在本书中,所谓的"我们"和“生存机器”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适用于一切在进化历程中形成的生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利己,利他和自私都是就行为维度上而言,与指主观意识如何认识无关,道金斯在本书中的讨论仅涉及行为的效果,即是该行为是降低或提高利他者或利己者生存的可能性。不讨论该行为的动机。作者所使用的"欺骗"、"说谎"等字眼也只有直截了当的含义,是在功能效果上相当于欺骗的行为。

第 1 页 共 7 页

一、基因的起源与其功能—自然选择的最基本单位

“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载运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作者开门见山,开篇就直接给出了本书讨论的主题。其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其目的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虽然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但是不同的适者其适应度也有所不同。要深入研究自然选择理论,就必须弄清楚其基本选择单位到底是什么。作者从正反两面论证了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在本书中,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之辨起源于对于利他主义者主体水平层次的讨论。有“群体选择理论”和“个体选择理论”(作者称之为“基因选择理论”)两种观点。一个群体,其层次有界门纲目科属种,那么,哪一级水平上发生的利他行为才是重要的呢?如果说选择在同一物种的群体之间以及在不同物种之间可以进行,那么选择为什么就不能在更高一级的群体之间进行呢?狮子与羚羊同属哺乳纲。为了不致使这一纲灭绝,狮子应该去捕食鸟类或爬行动物而非羚羊。以此类推,为了使脊椎动物这一门全部永恒地存在下去又该怎样呢?道金斯看出群体选择理论在利他主义自然选择的水平层次上表现出来存在着混乱状态,运用归谬法进行论证,揭示了群体选择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缺陷。在这个基础上,道金斯完成了对“遗传单位--基因才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和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这一论点的正反论证。

在作者笔下,基因从“原始汤”(可能是海洋)中开始发展,在这个阶段,“基因始祖”是单纯的化学分子,在竞争中长寿,生育力高,复制力强的基因胜出;随后,外界环境改变,为自己构造了保护已以安居其中的基因胜出;在积累和渐进的过程中基因制造出结构日臻复杂的生存机器,能够制造出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存机器的基因胜出。

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不同的基因开始尝试着生活在同一个生存机器内。他们组成了基因联盟,这就是dna。dna分子在进行自身复制的同时也在间接地监督制造了不同种类的分子--蛋白质,进而间接地控制了生存机器个体的一切。基因作为一个dna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生存机器的控制是从他们彼此间的合作展开的,道金斯称这些基因为统一的“基因复合体”。

在基因的彼此配合之下,生命诞生,成长开始在这个星球上留下印记。当然,生活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生命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其危险性的。或者说,生存机器的每一决定都是赌博行为,我们无法预测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自己的行为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因此,基因会事先为脑子编好程序,以便脑袋作出的决定多半能取得积极成果。另一方面,基因也赋予了生存机器一种学习能力。以便他们可以根据基因的事先编程和后天的经验做出合理判断。但是这种经验,不可避免的已将带有先天编程的痕迹。

因此,对于本书讨论的目的“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可以看出,生存机器的行为,不管是利他或自私,都在基因控制之下。这种控制尽管只是间接的,但仍

然是十分强有力的。基因通过支配生存机器和它们的神经系统的建造方式而对行为施加其最终的影响。但此后怎么办,则由神经系统随时作出决定。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脑子则是执行者。他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决定了一个有一个的行为。

然而,就像作者所说的“个体和群体象天空中的云彩,或者象沙漠中的尘暴。它们是些临时的聚合体或联合体,在进化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作为遗传单位的个体因为体积太大而且寿命也太短,而不能成为有意义的自然选择单位。种群因为内部演化的影响而且不断地同其他种群混合,也会逐渐失去它们的特性。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不足,不能优先于其他种群而被"选择"。更何况,它们也无法全部继承上一代所拥有的基因。因此,在每个实体仅有一个拷贝的情况下,在实体之间进行选择是不可能实现进化的!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可能是个体水平以上的生命层次。

至于dna或者是“基因复合体”,在有性生殖的遗传过程中,它们在从亲代到子代的“迁徙”过程中就可能会被分裂,或者倒位,对换等基因重组的形式所改变。因此,它们也无法成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排除掉其他之后,基本单位只可能是落在基因或者基因以下的水平层次了。道金斯在这里论证,基因之成为合适的自然选择基本单位,其原因在于它的“潜在的永恒性”。……此处隐藏10009个字……的仅由蛋白质分子组成的一种病原微生物。

?病毒:包装在蛋白质外壳中的dna或rna分子

?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的rna分子

现生的以上3种非细胞形式的生命属于不完整的生命被认为是在细胞生命出现之前的化学进化阶段出现的单由蛋白质分子或核酸分子组成的生命形式,是生命演化化学进化阶段到生物进化阶段的中间状态。

给生命下一个完整科学的定义一直是科学家们头痛的问题,由来依久困扰着科学的发展,对其认识存在个历史的过程。就生命的物质构成:可认为生命是特殊的物质结构或特殊结构的物质, 19-20世纪原生质--蛋白质及其代谢功能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核酸分子结构和遗传功能学的研究进展具有代谢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和自我复制和负载遗传信息能力的核酸分子是生命的分子基础并认为生命现象源于改类大分子,进步的同时有产生两个问题: 最简单的生命是某种生物的大分子,如果真这样的话,那有没有非细胞的生命,现实存在几种非细胞形式的生命原体(prions)、病毒(virus)、类病毒(viroids),从结构上我们可以认为蛋白质和 核酸是生命的基础,非细胞形式的生命原体(prions)、病毒(virus)、类病毒(viroids)是不完整的生命很可能是生命出现之前的化学进化阶段是否可能产生过单由蛋白质分子或核酸分子组成的生命形式。就功能而言:生命需要从外界输入和转换能量以驱动和维持其自身的生产过程,并保持其自身远离平衡的状态。生命系统的特点在于它把内部各个能量转换和物质相互作用过程藕联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的“过程网”其结果是系统中所有组成部分,包括边界膜结构本身都能够自动地、连续地再生产出来。

简而言之,按生命的功能定义,我们可以把生命看作是无数相关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藕联而组成有序的、紧凑的、高度组织化的网系统(或超级循环系统)。科学总结:生命是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核酸、蛋白质等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其分子基础,通过生物膜结构实现其内、外物质交换而保持其低熵水平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有序状态,同时

实现其自身复制(再生产)。生命有许多特点,最主要的是要有新陈代谢和繁衍后代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来自于dna的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由基因调控的,而基因则是dn a的片断。除少数原核生物(主要是植物病毒)靠rna繁殖外,绝大部分生物都由dna的复制进行繁殖。所以,要产生生命,首先要产生dn a(或rna)。最简单的生物噬菌体(专门吃细菌的病毒)就主要是由一个外壳和内含的dna分子组成的。dna本身并不复杂,是由四种不同的核甘酸相联而形成的长链。复杂的是dna分子中这几种核甘酸排列的顺序。dna正是借着这四种核甘酸的不同排列顺序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并由此产生不同的生物及其他生命所必须的化合物。这四种核甘酸在dna分子中不同排列组合的可能性之巨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然而这些巨大的排列组合的可能性中,只有一种可能性是可以产生第一个生命的。

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一系列化学变化,而这些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生命体的遗传依赖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过程。原始生命是自催化的,要发展成栈催化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一定的形态结构。细胞就是生命体具备包括酶催化和dna复制在内的完整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原始生命先是非细胞形态,而后不断演化和发展成为细胞形态,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一过程就是生命起源中的细胞起源。细胞起源是生命起源的重要一环。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孕育了人类,但是,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 时,也无情地毁坏、污染和摧残了她,致人类自己的生存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 威胁。今天,关心地球、爱护地球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认识地球、了解地球 已成为每一个人的愿望。 二十世纪地质学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性学说,不断向我提供了与 人类生活最密切的地壳整体演化的生动图景,对人类自然观的形成和深化产生了 重大影响。地球是怎样形成、又是怎样演变的?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生物又是如何演化的?地球上有多少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地球还能存在多久?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其本身有些什幺奥秘?所有这些,都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是认识和了解大地母亲的极好课堂。让我们怀着求索和唯真的态度,去解读与地质学有关的形形色色的课题,从而能够在新千年里以崭新的姿态去面对她,并勾画地球以及人类的美好明天。

03级陶虹

第五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我们从何处来?将要到哪里去?这两个问题,只要是已经开化的人就会好奇吧,当然,很多未开化的也会好奇了。

在达尔文之前的人类,都觉得自己是神的子孙,或者是跟神有某种关系,然后达尔文横空出世,拿着一堆动物的骸骨和化石,对狂妄自大的人类说:别做梦了,咱们不过是猴子的亲戚而已,咱们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贱的生物,咱们也终将被更高级的生物所代替。

达尔文的这些话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难接受的,看看日本人就知道了,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爷爷辈曾经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都那么难,更何况承认自己是猪狗的后代呢?

不过《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当然作者自己也说,这种新思路甚至在达尔文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什么思路呢?那就是,我们只不过是基因制造出来的保护壳而已,世间的生物只不过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壳,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基因繁衍下去。

说得更简单一点儿,作者认为,咱们其实就是一辆坦克,而驾驶员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没关系,如作者所说,这只是一种思路而已,当然他觉得这种思路更加符合事实。

暂且接受这个观点,看由此出发能推导出什么结论。

首先,这个理论肯定了人类在生物界的特殊性。因为人类之前的进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变,这种方式漫长而无效率,而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就可以利用杂交等技术使得进化变得有方向性了,而更进一步,人类可以改变基因,创造出任何生物。

这个结论听上去有伦理问题,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没关系,后面的结论大多是比较有意思的。

基因的寿命无限长,而它的载体却没必要很长。这是对生老病死的一种解释,因为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续下去,而我们--基因的载体,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那继续活下去也就没啥用了,所以当人完成了抚养未成年人的任务之后,就要面对死亡。

基因不会直接控制我们,而是生产出我们之后听之任之,就像程序员与电子游戏,程序员编出来游戏后就不做什么大的修改了,只要把它放到市场上就好,成功的游戏留在市场上卖钱。

一个社会的领导者总是少的,群众总是多的,厉害的人总是少的,受欺负的总是多的,因为基因博弈论证明,少数鹰派和多数鸽派是种群的最佳搭配方式。

还有好多,只可惜我没耐心把它看完,因为全书都是在证明这种思路的合理性,而暂时地,这种思路对我的人生观还没有什么影响,不知道对别人如何呢呵呵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全文共1442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