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遵义旅游心得多篇合集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座落在市中心的凤凰山,长满银杉、青松、白杨、枫树……十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今天上午,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记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临颍南街村游览。
我们首先到了南街村的植物园。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这里有用树枝经过修剪成型的十二生肖,有用盆景摆成各种姿态的美丽漂亮的图案,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绽放着自己的笑脸。植物园里的椰子树让我印象很深,尤其是水瓶椰子,它的根部像一个水瓶,而芭蕉椰子的叶子长得像芭蕉叶。再往里走,是水果园。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香蕉树和火龙果,而且还认识了一种新的水果——腰果。最后一站是热带植物园。我认识仙人球、仙人掌,可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巨人柱,它们长的很高,而且满身是刺,估计谁也不敢冒犯它们,它们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是“一家五口”,还有的是“一家六口”。
村中央有伟人---的汉白玉塑像。在---的“故居”,我们认真地了解伟人走过的路,从中不难看出,---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就是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激励---更爱学习,更勤奋学习。由于家里贫穷,他经常去借书读,七岁就能做五言诗。正是由于靠自己的努力,他最终成为一代伟人。我们还参观了“遵义会议遗址”,看到了“延安的窑洞”,爬上了“宝塔”,经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逐渐走向了成熟。今年7月15日,我和我的爸爸一起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一睹了它的风采。
我们乘坐旅游大巴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午饭后,我们便徒步来到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大门。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砖木机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灰色的砖墙,乌黑的瓦片,深红色的门窗和木制的楼梯和栏杆,显得朴素、大方。导游告诉我们说:“别小看了这幢楼,它可是国民党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我感到惊讶,这座不起眼的房子,竟是遵义会议的举行地?真是不可思议!接着,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展厅。进入展厅,我就被不计其数的展品所吸引了。我一会儿摸摸这儿的雕像,一会儿看看那儿的文字介绍,一会儿听听导游的讲解,“忙”得不亦乐乎!
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我懂得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此以后,我更加敬佩我们伟大的领袖——---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这首歌回荡在你耳边,你可能回想起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在这当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心万苦。在---的领导下,共产党建立起了新中国,此路程中,红军经过许多大省大县,其中,有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会议会址。
于是,因为是星期六,我来到文明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当我进入大门我感到革命前辈留下的气息,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红旗街80号,建于1955年,是当时的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在1964年,---在此楼房的大门上写了“遵义会议会址”所以在这此后,此楼房就叫遵义会议会址,进入大门以后可见一座大楼分两层,一楼有走廊,楼房的四面有柱廊,此楼房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据说在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遵义,1月15日到17日,党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法局扩大会议,也就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在极端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这里有一个大厅,在大厅中央有一张长方形木桌,四周有一圈靠背椅。有关人士说,当时,遵义会议就在此处召开的。会址中还有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的办公室和住室。
今天,来到此处,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收获不小,来到这里我很高兴,虽然脚很软但我觉的只有一个字“值”。
提到遵义人们肯定会想到——历史名城这一称号,不错,遵义的确是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地方。现在我就带你去尽情游览 。
首先我们必然要去遵义会议会址。走进大门,在绕过小路就来到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看,灰墙、黑瓦又庄严又美丽。它周围有一至三米的拱形大洞,洞旁有一棵大柱,柱前有一棵傲然屹立的大树。到遵义会议会址楼上,瞧,大约有十八根椅子,下面有烤火的火盆,火盆上面有黑色的桌子,可壮观了!
离开遵义会议会址,让我们到红军街去大饱口福。红军街卖小吃的可多了,有卖糖人的,有卖姜片的,还有卖拉面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你一次吃个够,你犯不着担心钱包,这儿可是物美价廉!肚子吃饱了该运动运动,走,我们爬山去!
第三站是凤凰山,加油快爬呀!爬到半山腰你会惊奇的发现下面的人竟然是蚂蚁般大小。草地上长满了小草,五颜六色的花遍地开放如同一个美丽无比的大花园。走到小路旁你就像进入了花卉展览。美丽的桃花在春风中露出了笑脸,迎春花的花瓣就像黄蝴蝶在枝头翩翩起舞。
这就是我的家乡遵义!
遵义近邻重庆,驱车前往仅3个半钟头。身为重庆人的我虽然一直仰慕却从未找到机会去过。今次借着学院组织考察的机会,我终于踏上了这片中外闻名的土地,跟随着革命先烈曾经走过的路,切身感受了长征精神。
从小到大,历史课本就告诉我们,遵义会议在危难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的意义作为考题无数次地出现在历史或者政治的考卷上。我必然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但是当身临其境并似乎将自己置身于当年那段历史中去,其心灵的震撼是无法言语的。有谁能想到78年前就在湘江河畔这座本属于黔军师长柏辉章的两层小楼里,一位年轻人改变了年仅14岁的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甚至改变了中国未来的道路——他就是---。
1935年的中国共产党还十分弱小,对中国革命更多的依赖于共产国际的帮助。而就在这空前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刻,被蒋介石视为“共匪”的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局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的红军在到达贵州境内时,人数已经锐减到3万人。而与此同时,蒋介石集结了40万的人马想把红军“解决”掉。可是李德、博古等人不但没有认识到军事指挥的错误,还继续排挤---,拒绝接受正确的意见。屡次失败的阴影笼罩着这支弱小的军队,悲观的情绪在整个部队中蔓延。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这就是我们后来简称的遵义会议。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这次会议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得到解决,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最终,中国红军用不断的胜利证明了这次抉择的正确性。思及至此,我不得不佩服---的远见和用兵谋略。
离开遵义会议遗址,循着红军曾经行过的路,再行两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黔北第一咽喉要道——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忆秦娥·娄山关》不仅由内到外形象地描写了当年红军两战娄山关的场景,更是表达了---重掌军事指挥权后挥斥方遒的气魄。海拔1300多米的战场遗址上,红军当年激战时留下的战壕依然保存完整,似乎在向我们述说着那段光辉的岁月。就在这里,红军曾两次挥洒热血,就在这里,红军曾两次书写胜利史,而就是这里,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那些曾经战斗在这里的战士们或许没有想到,他们用血肉之躯改变了中国红军的命运。清冽的风吹走了云贵高原的薄雾,阳光洒在战壕里投射出历史的阴影。长征精神就在这温暖的阳光中,在我辈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中延续下去。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遵义旅游心得多篇合集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