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生命》读书笔记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正如用爱倾听,方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有时我们换种好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或许能就可以领悟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正如文中的作者,一开始十分厌恶下岗夫妇的摩托车声,“突突突”的响声他觉得就像哮喘病人的咳嗽,让他揪心的难受;同时也很讨厌楼上女孩练习的箫声,呜呜咽咽,如鬼哭狼嚎般的噪音让作者快被楼上楼下的声音折腾疯了。几经考虑,他决定搬家。就在他去过认为有个安静住所的朋友家之后,他了解自己改变些什么:在朋友家隔壁,有一个又聋又哑的弃婴在牙牙学语,总觉得声音刺耳,令人格外不舒服,但转念一想:又聋又哑还能坚持学讲话,这是个奇迹!更何况,如果没有隔壁夫妇的好心帮助、努力辅导,这个婴儿的一生又将何去何从?谁又愿意这样白受“噪音”干扰?在婴儿说出那声充满力量的“妈妈”,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声音十分悦耳动听。原来用爱倾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从那之后,作者用爱去听楼下下岗夫妇的摩托车声,会觉得为他们欣慰,他们又多了一份收入:作者用爱去听楼上女孩练习时的箫声,竟能听出她萧技的进步。正是爱心的力量,让这些所谓的噪音换了一种模式,都有了它的闪光点。
爱是理解的别名。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作者相似的经历,而我也是“同病相怜”。我的邻居是这样一家子:以一对夫妇、一个未满1岁的婴儿和一位和蔼的奶奶。也像文中那样,他们也在教孩子认字,可毕竟还小,也只是嘟噜几句,听不清讲的是什么,但却“字字铿锵”,声音便传到了我的书房,如果现在正在思考一道问题,很可能思路就被打断了,起初我也不耐烦,谁受得了整天又哭又闹的声音呢?直到那次她叫出了“奶奶”,很努力的说出来时,他们全家都欣慰的笑了,听,那孩子也跟着“咯咯”笑起来,是那么天真明朗。一阵阵传入我的耳帘,脑海里映现出那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景象,我也被这种欢快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之后,只要那孩子笑了,我也会不禁嘴角上扬,心头一阵暖意。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更加沁人心脾。上帝给予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去欣赏世间的种种声音,虽然会有杂音,但每种声音都有传播的理由,与其抱怨它的不是,倒不如试着接受,用爱去感化这种声音,换种角度去发现它的闪光点。或许,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声音也有如此般的魔力。爱像天使,让人永远活在美好,用爱去包容一切,所有苦恼会化为乌有,用爱去倾听生命,每一天都会春光明媚。
《用耳朵倾听生命》这本书是四十岁的长辈的诸多心迹,他们通过自我叙述为我们呈示另一种非世俗的活法,这就是灵魂层面的生存。由于年龄相差太大,有许多文章还没有读懂,可有些文章对我启发不浅。其中有一篇叫做“水于处世”。这篇文章先说“水清濯缨,水浊濯足”。又说明水之清浊是浑然不可分的。最后又说:“既然人无完人,势必水无纯水。”分不清也罢,只要不混水摸鱼就好。是的。处世往往也是这样。不知是这样好呢,还是那样好呢。这时,与其纠缠不清,不如暂且放下。
《水于处世》里有一段写得好:事情的复杂还在于:即使你有大眼光,水之清浊,了然于胸;但对某一具体对象而言,其清其浊却是浑然不可分的。当你欣然受益于他人的优点,便很难断然谢绝其缺陷,除非你不怕一刀两断,或生出无尽恩怨来。是的。许多人也受利益于他人的优点,便很难断然谢绝其缺陷。例如历史上许多皇帝为了安抚敌军之首,以免他再生战乱,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敌军之首丝毫不顾虑自己女儿的想法。又如历史从武则天重视进士科开始,许多书生便纷纷去考取进士。哪种方法受益多,就用哪种方法。这是许多人的想法。这没有错。这是一个人的欲望。欲望是人前进的目标前进的理想,更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没有欲望,人将停滞不前。可是欲望不能过分,欲望不能大。大了则会成为人格变坏的门槛。迈过它,你变坏。原地不动,你依然是你自己。
《用耳朵倾听生命》这本书点亮我的人生,使我变的不再愚昧无知。
今天教的一篇课文叫《用心灵去倾听》,故事里的苏珊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问讯处工作人员,她用心灵去倾听,用爱心帮助孩子,尤其是关于死亡的问题,苏珊用了一种美丽的、诗意的解释——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从而使作者从小能坦然接受心爱的金丝雀的死亡,长大后能接受苏珊——这个第二个母亲的去世。下课时我对学生说,希望大家记住苏珊的话,对去世的亲人,我们可以怀念,但请不要悲伤,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心里,想象着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歌唱。
后来,我想到了前面学过的另一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季先生因为母亲早逝,自己再也无法迎养母亲,而痛苦、悔恨,寝不安席、食不下咽,甚至想随母亲于地下。这种痛苦一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甚至九十多岁高龄的季羡林每次做关于母亲的梦,都是哭着醒来。
教《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季羡林先生对母亲太过于深情,甚至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当把《怀念母亲》《用心灵去倾听》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汤米是幸运的,“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解释,它消除了一个孩子对死亡的恐惧。我想,假如有人也曾告诉季羡林:我要去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又会是怎样呢? 本文来自读后感吧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改变了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情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看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无论如何,我很希望我们的处理方式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的。
如何去做呢?我想,那个已经在另一个世界里歌唱的苏珊,应该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读乔布斯
作者:铁裤头大师
《乔布斯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是学校下发的一本心灵鸡汤。
这本书虽是给男孩编写的,但我这个老男孩读起来,亦合口味,受益匪浅。每每拾起,总爱不释手,读来常有一番感受,这本书很多精辟言论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深入思考,让我在生活中心灵迷惘时,重又找到方向,让我仿佛又历经了一次大师思想的洗礼。
如何追随自己的心灵?如何让自己幸福?书中,乔布斯的第二份礼物——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中有着精彩的论述,让我关注。
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看到这,我认识到:在人生的选择中,一定要让自己幸福起来。如果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不是别人喜欢,而是自己喜欢,不是大家都说好的就一定很好,在作决策的时候,不管外面的声音多强大,一定要选择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曾经迷惘。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引导叫牵着学生走,没张扬学生个性,没发挥学生主动性。减少引导,叫“放羊”,放任自流,老师的主导性在哪?
生活中,一样可以被别人有色眼镜:耿直了——瞧,不知变通。干工作了,别人会说:假积极,拍领导马屁。嗓门大了,叫不温柔,音量小了,叫不用心(本文 来自Www.)。聪明?那是狡猾。勤恳?迂腐??
我感慨:人的嘴,两面皮啊!怎么说都行!
所以,当我读到乔布斯这段话,我茅塞顿开:对的,坚持自己。面对别人的评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坏的,姑且听之,大不了,一笑而过。好的,感恩,感谢命运。
这让我想起故事《快乐的穷人》。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同时在一桌参加酒宴。两人同时举筷。别人议论开了:你瞧人家富人落落大方,该吃就吃,大气!转而评价穷人:切,好吃鬼托生的,没见过菜。这时,富人和穷人放下筷子不吃了。别人又议论了:看见没?到底是富人,人家什么没吃过。不屑吃这菜了。你看那土包子,没经过场,吓得不敢吃了。你该吃吃啊,唉,兮,呜,啊??
故事结局:穷人很快乐。
因为穷人的认识和乔布斯的智慧异曲同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坚持自己,我就是我!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必然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需要在意,但不可太在意,走自己的路,让阴暗的人羡慕嫉妒恨去吧!!所以,遇到别人真心赏识你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么感激他们啊。
给自己减减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新找回那个开朗而有度,自信而不软弱的自己。
也许,小人常唧唧。但大多数人的心还是红的,虽然有时嘴不由心,会和小人一起随声附和,但清者自清,不是吗?远小人,近君子。
我想:别人说是别人的事,我们管不了别人的嘴,但可以管了自己的心,可以追随自己的心灵。
调好心态,迎接生活!
今天,我在看一本名叫《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的教育书籍,我从里面选了一篇文章来读,着篇文章就是《生命的亲吻》。我一边欣赏,一边做笔记,认为这是篇极好的教育文章。读完后,真让我受益非浅。
《生命的亲吻》主要讲了一位名叫于鸽的小女孩走进了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去探望那些老人。里面住的都是一些临近死亡而又无亲人抚养的老人。他们孤苦伶仃,在充满绝望的同时也充满着渴望,于鸽看见了,便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还把一大堆图书送给老人们看,有一位89岁的陆奶奶已患有重病,她生前是一个护士长挽救过许多生命。于鸽了解情况后,便在陆奶奶的脸上亲吻了两下,突然,陆奶奶的脸上出现了两朵红晕,这就是能延长生命的吻。
此时此刻,好像有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膛。就是这两个吻,使陆奶奶重新得到了关怀,她们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无人关心、照管的可怜人,她们是一个幸福的老人。只是两个亲热的吻就让一个老人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慰,这两个吻具有特殊力量是无法抵挡的。虽然他们是老人,可老人不更需要关怀吗?不懂得死亡,就不会热爱生命。临终老人用弯曲的手拍出的掌声,是对临终的老人更需要关怀。一个小女孩走进了这个陌生的地方,她给老人送去一份纯真的爱,有了爱,一切变得美好,有了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做晚辈的就应该更珍惜老人、爱护老人。他们已经年过半百了,也是时候在家中享受了。
每一个真挚的吻都能延长生命!是呀,世界上没有冷酷无情的人,只有心地善良、热情的人,只要人们都献出一点爱,真心真意去对待,世界将充满爱的阳光。让我们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珍惜无私的亲情,真挚的友情。
《生命的留言》读书笔记
生命是什么(读书笔记)
《生命的林子》读书笔记
《生命中心主义》读书笔记
《生命是“1”》读书笔记
文档为doc格式